每日商报讯 指导专家/张滢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省精神卫生中心)老年四病区主任 每逢春节,大龄单身男女似乎都有个共同的苦恼:被催婚。 为了“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两代人甚至三代人之间,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上,上演一年一度最大规模的代际价值观博弈。孰是孰非,谁输谁赢不重要,却足以让温馨团圆的节日氛围添上些许尴尬情绪。 很多人在网络上口诛笔伐父母的花式催婚法,各种段子层出不穷,让人啼笑皆非的同时,也有不少无奈和心酸的故事。 最近,杭州知名红娘“王大姐”越发忙碌。在她固定相亲点和平广场麦当劳,来往的人比往常要多几倍,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父母一辈的人。 汗都急干了女儿还是嫁不出去 严格控制饮食怕生病帮不到孩子 68岁的老蔡与王大姐是老熟人了,也是麦当劳里的常客,很多来王大姐这里报名相亲的家长都认识他。 说起女儿的婚事,他一声长叹,扶着额头感慨,“为这事,我的汗都熬干了。”说着,还不停地擦拭额头,满脸疲态。 老蔡一家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年轻时投资得力,有几套房子。现在,在常住的房子附近开着超市,一家人生活无虞。 然而,独生女儿的婚事,却是他一块心病。老蔡的女儿是80年代初出生,一直从事财务相关的工作,收入也不差,平时还会帮忙打理小店生意。 在老蔡心目中,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自己的女儿却是“老大难”。在相亲路上七八年了,还是找不到合适的。为此,他经常与女儿发生争执,以至于父女关系都变得紧张,一句话不合就会吵架,时常要老婆出面调解。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情人,老蔡也深以为然。可现在,为了能让小情人嫁出去,他们差点成了仇人。 “除了给她找对象,我最在意的就是养生,”老蔡说自己最怕生病,严格控制饮食,就怕三高来袭。“她还没结婚,我们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连个帮衬她的人都没有,如果过几年结了婚生了孩子,更加需要帮手。” 女儿一直找不到对象,他认为是女儿太挑剔,不务实。“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呢?只要人品好,哪怕嫁给保安都行!”老蔡说着自己的道理,有人知冷知热的就好,哪有那么多的“爱情”。 引以为傲的儿子却讨不到老婆 觉得没做到四世同堂对不起老母亲 老蔡说着自己的烦心事,一旁的老曹安慰他,还不忘附和一声,“谁家的孩子不是一样呢?” 老曹的儿子比老蔡的女儿还大两岁,从事IT工作。说起儿子的工作,他是一脸自豪。“不是程序员,比这个还要高一级,收入很好的。”老曹觉得,自己的儿子是真的优秀,名校毕业,从事热门的行业,还是个管理层,收入很高,可是婚姻之路,为什么就这么不顺呢? 老蔡和老曹是在王大姐这里相识的,但他们俩的孩子却“不来电”,“说到底是需求不一样,而且我儿子是真的内向腼腆。” 老曹觉得自己的儿子样样优秀,但就是性格这块让他很烦心,遇到喜欢的把握不住,年纪稍微大点的,全家人都不喜欢。别人都劝他,儿子这么优秀,不用着急,可他也有自己的担忧。 老曹的母亲已经80多岁了,时常和他抱怨,“这个年纪早该四世同堂,可自己怎么这么不幸,都已是耄耋之年,连孙媳妇都见不着。” 老曹是个孝顺的人,他觉得结婚生子、传宗接代是传统孝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环,自己儿子的年龄确实不小,应该有紧迫感。 但一来儿子一心扑在事业上,再来他的要求和家里的要求总有出入。很多时候,他们给安排的相亲儿子只是走个过场,这件事也让他很恼火。 父亲为95后女儿安排相亲 称不结婚生子是自私自利 聊到老蔡和老曹的情况,大家都开始了讨论。这时候,一旁的老王开始给他们讲述自己的想法。“你们就是着急的太晚了,没有早点给孩子做婚恋的沟通准备。” 老王的独生女儿今年25岁,虽然大家觉得年龄还小,可早几年,他就已经开始给女儿灌输了“正确的婚恋观”,而他自认为女儿对此观念“很接受”。“今年差不多就会密集相亲,然后找到合适的结婚。”老王信誓旦旦地说。 老王觉得,人这一生一定要在恰当的年龄做恰当的事情,不结婚生子,这一生是不完整的,有缺憾的。而且,夫妻相扶相伴,养儿防老,这些都是亘古不变的朴素的生命哲学,沿着前辈的经验生活,就是会少走弯路。 “而且,如果人人都想着不结婚生子,那人类谁来传承呢?”他觉得,那些不肯结婚生子的人自私自利,不值得提倡这种观念。 一旁的家长加入到话题中,“劝也劝了,吵也吵了。可是他们不接受,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呢?”“顺其自然吧!” 从事相亲行业几十年,王大姐见了很多为孩子婚事着急却“口是心非”的父母,这里很多人与她都是几年的“旧相识”。王大姐觉得,这一代年轻人的婚恋观与前辈们的完全不能类比,不仅仅因为独生子女的关系,还有社会大环境给了他们更多生活方式的选择,物质生活丰富,崇尚自由,注重感觉,然而父母却未必能跟得上他们的脚步。 “我的工作也很难做,理解年轻人,更体谅父母们的难处,”王大姐感慨,这里来来往往的老人们哪个不是真心为子女好,但未必会收获到子女的好评。“我还经常调解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可是这样的问题还是在每天上演,春节期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专家解析 催婚背后是社会认知 与价值观的代际冲突 中国家庭普遍缺乏边界,有爱也有伤害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老年科主任张滢对这个话题感触颇深,每到春节来临的时候,来他门诊看情绪疾病的不仅老年人多,年轻人也不在少数。 “刚刚接诊一个25岁的女孩,就是因为怕回家被催婚而焦虑到吃不下睡不着,”他估计,节后来就诊的老人,相当一部分都是因为子女的婚恋问题而焦虑的。产生这样的状况,有很多因素,但说来说去,还是两代人社会认知与价值观的不同而引发的代际冲突。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观念,应该有人互为依靠。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的物质生活匮乏,很多人结婚都是为了“搭伙过日子”,也就是相互依靠着分担生活压力。在传统文化看来,一个未嫁娶的成熟个体,是不完整、未完成的存在,是很不稳定的,必须要找到另一半,组成家庭,还要有个孩子,才能被视为一个整体。 朋辈压力很大,有不被认同的恐慌和焦虑。中国特色的婚恋目的不在恋爱,而在于组建家庭、传宗接代。当自家的孩子到了适婚年龄却还落单,而亲朋好友已经完成这件“人生大事”,主流的传统父母就会感到特别焦虑和恐慌,仿佛被抛弃在群体之外。为了缓解不被认同的舆论压力,他们将这种焦虑传递给子女,希望子女能回归到主流的标准中。 父母对子女的掌控欲很强,很多家庭成员之间缺乏边界感。不可否认,养育一个孩子是巨大的资源消耗,消耗着父母的收入、时间以及自由。有付出就要有回报,养儿为防老的传统观念导致很多家庭结构中缺少人际关系的边界感。 父母始终把孩子当成他们的一部分,是他们身体的延伸,而不是一个独立于父母存在、有独立思想和情感的个体。孩子长大后,婚恋或许是他们能够有的最大的话语权,“我是父母,我是过来人,我是为了你好……”所以,很多催婚的父母都是打着爱孩子的旗号,本质上却是控制着孩子的生活。他们不顾孩子的想法、现状、感受等,用强迫、焦虑、命令的方式催促孩子完成自己的心愿,干预孩子的婚姻和生活。然而,受到新时代价值观影响的一代人,却拼命想脱离这种掌控,最终两代人在婚恋问题上矛盾重重。 但抛开所有心理学层面的催婚缘由以及代际价值观的差异,张滢认为,我们更应该看到父母在婚恋问题上的担忧,更多的是一种爱和保护。“你可以不理解催婚,但你不能不理解催婚背后,父母那颗爱你的心。”他觉得,父母一代人更能理解生老病死的现实问题,对于死亡的焦虑和不安会使得他们更加关注下一代未来的生活,希望他们后半生能够现世安稳。 “催婚催生,可能是父母应对死亡焦虑的一种方式。”张滢建议,婚姻应该慎重,年轻人坚持自己婚恋自由没有错,但也不要逃避问题,不妨和父母谈谈你的人生计划和打算。不管他们能不能接受,其实讨论本身,也是缓解焦虑的一种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