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云计算与城市大脑 产业风景这里独好 浙江日报 为更有效地实现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新一轮杭州城市大脑攻坚,正在云栖小镇进行着。 地理位置不算很好,自然风光也未必绝佳,但云栖小镇总能以令人惊叹的成就,出现在世人的目光中—— 2013年,“飞天5K”问世;2014年,特色小镇萌芽;2015年,首届云栖大会举行;2016年,杭州城市大脑在云栖大会上发布;2018年,城市大脑确立中枢机制并由治堵迈向治城;2019年,杭州城市大脑产业协同创新基地挂牌落户云栖小镇;2020年,杭州城市大脑建设指挥部和杭州城市大脑研究院成立,并在云栖小镇正式挂牌运营…… 总有从“0”到“1”的奇迹在这里上演。先是从一块旧工业园“长”出云计算,紧接着,孕育了城市大脑……而在不少互联网人看来,“起步”是最难的。 云计算和城市大脑在这里“无”中生“有”,长成了一棵大树,并绘就了一道美丽的产业风景。 杭州城市大脑不断迭代进化,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同时,在云栖小镇形成了产业生态。在杭州城市大脑产业协同创新基地的组织协调下,“城市大脑生态”企业不断探索,致力于用市场化的方式把城市大脑杭州经验带到世界各个城市。 打造产业生态 厚植培育小镇“黑土” 黑土往往是最肥沃的,在云栖小镇诞生的城市大脑,并非“从天而降”,而是基于浓厚特色的云产业生态“黑土”。 近日,在2020年全省特色小镇投资推进大会上,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为“特色小镇”下了定义:特色小镇,本质上是一个高端平台。而“高端”,意味着预见性与先行性。 如今因“云”而名的云栖小镇,在9年前只是一个偏僻、传统的城乡接合部工业园——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在当年转型升级发展高新产业时,转塘科技经济园区逐步锁定了当时还是“新鲜事物”的云计算产业。 从“0”开始谈何容易。彼时,偏僻的地理位置、云计算尚未普及、传统园区体制及给人的刻板印象,都是园区管理者们遇到的瓶颈。 2013年,杭州市西湖区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以“政府主导、名企引领、创业者为主体”的模式,着手把转塘科技经济园区打造成云计算产业特色小镇“云栖小镇”——既有云产业生态的科技梦想,也有让创业创新人才留下来的诗情画意。 于是,一群群心怀梦想的人来到云栖小镇。有从上海赶来、写代码的杜勇,他创立了博客园;也有当时已身居国企副总的郑晓林,把全部家当押下,开始建设服务器集群…… 为了保持足够的生态“黏合力”,在入驻“涉云”企业仅8家的时候,云栖小镇就拒绝了营业额达20亿元电商的加盟请求。 从云栖小镇的探索来看,特色小镇不是传统行政意义上的“镇”,而是以特色产业和产业文化为核心、以创业创新为因子,多种经济元素聚合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一种全产业链融合、各种创新要素聚合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平台。而这,给了云计算产业在此腾飞的动能。 这里把码农自娱自乐的“开发者大会”一步步培育成世界级科技狂欢——云栖大会;这里还有2050,只为让全世界的年轻人团聚,畅所欲言,保持一份不断追逐梦想的“初心”…… 初步形成的云产业生态,更为重要的是集聚了一群勇于创新探索“无人区”的创业创新者,为杭州城市大脑的诞生——开启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勇于创新破局 构建政产研协同机制 云栖小镇名誉镇长王坚说,城市大脑是杭州代表中国城市为世界做的一次探索,一次使用人工智能进行社会管理的前瞻性实践。 这次探索与实践,不仅开启数字赋能超大城市治理的新模式,也探索了“政府专班+科研机构+生态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正是有了这一协同创新机制,杭州城市大脑才能够顺利诞生和不断迭代并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 在云栖小镇,已经有64个城市大脑政府专班,超过500人驻点办公。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挂牌城市大脑建设指挥部,统筹协调杭州城市大脑总体规划、需求梳理、中枢运维、数据协同、规则沉淀等各项工作。政府专班是杭州城市大脑保持领先优势的本体力量,通过政府自身的改革带动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的创新。 首批参与杭州城市大脑建设的10余家志愿企业,组成了云栖工程院的前身。2016年6月,他们与杭州市交警专班在云栖小镇集结,开启政企合作探索之路。 云栖工程院院长王亚卿介绍,为更好支撑城市大脑建设,2018年3月,在王坚院士牵头下设立了云栖工程院,成员主要来自理念相同的志愿企业,以非营利性方式承担杭州城市大脑的底层建设任务:“主要负责城市大脑中枢系统建设,制定城市大脑架构体系和技术标准。” 2018年10月,杭州市启动城市大脑百日攻坚大会战。政府部门派出“最懂业务的人”,志愿企业派出“最懂技术的人”,开启“治城”探索之路。这次百日攻坚,除便民措施从交通向旅游、卫健等扩展外,最重要的莫过于确立城市大脑中枢机制。 何为中枢系统?在人体中,中枢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控制着人体运动的协调性。同样,中枢系统是城市大脑的底层核心,城市大脑中各个应用场景的运行都由它统一协调。 王亚卿说,中枢系统实际上就是打造一个数据的供应链体系——在不改变各主体原有数据状态基础上,通过中枢协议解决原有瓶颈,实现全社会各个数据库的数据互通,从而达成数据协同、业务协同和政企协同。 自此以后,“无中枢不大脑”的理念,逐渐成为杭州城市大脑建设者与参与者的普遍共识。2019年,杭州城市大脑历经3次迭代发布—— 2019年年中,杭州城市大脑中枢系统架构建成,在不改变各部门现有数据系统的情况下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支撑便捷泊车、舒心就医等场景建设,让“盆景”变成“风景”; 2019年第三季度,支撑“数字驾驶舱”建设并上线,实现市级、区(县、市)级、镇街级和市级部门间的互联互通; 2019年底,中枢系统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的有效管理与安全保护,助推“数字驾驶舱”扩面。 在政研企的协同创新下,历经3次迭代,基于中枢系统的城市大脑技术架构从杭州实践成为杭州经验,由中枢、部门系统、县(市、区)平台、场景、数字驾驶舱构成的城市大脑建设体系正式确立并对外输出。 杭州城市大脑仍在不断地进化,云栖工程院作为核心技术力量也将不断输出技术支撑力量。 产业协同创新 “城市大脑生态”走向世界 2019年年底,杭州城市大脑产业协同创新基地落户云栖小镇,这是杭州市政府探索城市大脑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新机制。 一方面,通过基地组织好政府力量、科研力量、企业力量,共同服务于城市的治理创新;另一方面,以杭州城市大脑实践为基础,打造以行业龙头企业、知名研发机构为引领、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大脑产业集群。 这是云栖小镇从培育“云生态”到培育“城市大脑生态”关键时刻的关键之举。杭州城市大脑产业协同创新基地负责人表示,以杭州城市大脑实践为基础,通过开放城市大脑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城市大脑技术架构体系,构建城市大脑产业体系,城市大脑建设相关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型产业在云栖小镇不断集聚。 而拥有中枢系统的杭州城市大脑,是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这就让云栖小镇的“城市大脑生态”企业,有了更加广阔的实践场所和市场。在杭州城市大脑产业协同创新基地组织协调下,城市大脑生态企业正用市场化的方式把城市大脑杭州经验带到世界各个城市,云栖小镇成为杭州城市大脑建设经验、技术、能力和服务的输出地。 2020年6月,浙江省明确提出,把“城市大脑”作为提升大都市区能级、推进大城市智慧化的关键举措,加快全省推广。 杭州城市大脑正在全国各地复制。比如,2019年12月22日,杭州城市大脑产业协同创新基地企业云仰科技与普洱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杭州城市大脑为标准大脑,共同探索普洱城市发展、社会管理、产业升级等领域的新路径、新模式。这也是城市大脑协同创新基地生态企业第一次用市场化的方式把杭州经验带到了一个新的城市。就像当年杭州从“把路上开的车数清楚”开始一样,杭州城市大脑“移栽”至2000多公里外的普洱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地“到底有多少棵树数清楚”。 为更好培育城市大脑生态,云栖小镇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在人才补助、房租补助、科研补助等方面加大对城市大脑生态扶持力度。同时,一支投资总额达20亿元的“城市大脑产业基金”已经启航,成为孕育更多产业希望的新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