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看待金融业高利润 在实体经济经营困难的背景下,金融业高利润备受关注,对于金融侵占实体经济利益的质疑也一直存在。对此,应如何客观看待? “银行的利润与一般企业利润不能简单地横向比较,有其行业特殊性,一是风险的滞后性,二是高杠杆经营。”曾刚表示,银行放贷产生的利息收入会抬高利润,但贷款的风险要在还款时才能体现出来。一旦发生风险,利息甚至本金都可能遭受损失。所以银行需要在利润中计提部分拨备,以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银行是杠杆经营的,在不低于10.5%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下,1元钱的资本可以进行大约10元钱的贷款投放。如果资本不足,银行的放贷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而利润就是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来源。 央行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A股上市银行近三年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利润约17%用于缴纳所得税,23%用于普通股股利分配,剩余的60%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尽管有其行业特殊性,但金融业利润绝对额较大是不争的事实。“金融业要认识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其净利润增速要与实体经济增速、社会平均利润率趋势保持一致。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而自我发展,必然是本末倒置、不可持续。”庞溟说。 今年前7个月,金融部门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等措施,为市场主体减负8700亿元。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高管表示将继续减费让利,与实体经济共担风雨、共生共荣。 从长远来看,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改变利润失衡格局的关键。专家表示,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体系中比重过高,使银行更多地依赖规模扩张,银行效率的提升以及竞争力、创新力的提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予以解决。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