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备受市场关注的银行理财子公司首份“成绩单”终于浮出水面。在已公布业绩的理财公司中,工银理财以3.3亿元的净利润领跑,紧随其后的是农银理财,净利润为2.96亿元。同时,还有4家净利润在1亿元以下。这在全球经济下行,理财收益率逐年走低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难得。
面对银行里琳琅满目的“自营理财产品”,普通投资者早已习以为常,但大家对于理财子公司的产品接受度又如何呢?相比普通的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优势在哪里?风险怎么样? 理财子公司产品风险 比银行自营产品高吗? 2019年,是理财子公司开业元年。这一年,超30家银行宣布设立理财子公司,其中11家理财子公司已获批成立,包括中银理财、建信理财、农银理财、交银理财、工银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中邮理财、兴银理财等。而在城商行中,杭州银行、宁波银行的理财子公司也已开业。这被业内看成是颠覆现有金融格局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如今,一年过去了,投资者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接受度如何呢?记者随机打开一家国有银行投资理财App,发现不同的理财产品往往会有红字标上比较明显的标签,以区分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还是“代销子公司”的理财产品,同时也会注明相应的风险等级(PR1-PR5,数字越高,风险越大)。其中,一款净值型的理财子公司产品显示,其七日年化收益率为2.994%,1万起购(无固定期限),风险等级为PR1(即很低风险,本金和收益受风险因素影响很小,且具有高流动性)。翻看该产品的理财产品说明书,可以看到固定收益类的资产(包含货币市场工具类、债券类、其他符合监管要求的债权类资产)占到投资比例的100%,这看上去和大家所熟知的货币基金似乎没有太大差异。 该行的另一款“自营”类短期理财产品(最短持有30天),起购金额为10万元,业绩比较基准是3.4%-3.5%,但相应的风险等级是PR3(即风险适中,银行不承诺本金保障)。也就是说,并不是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的产品风险就一定高,而自营的理财产品风险就相对低,具体还要看相应的挂钩资产。 不过,即便如此,投资者在选购相应理财产品时还是会去区分,自己购买的是银行“自营”的还是“代销子公司”的。杭州90后投资者小楼告诉记者:“我选理财产品的时候确实会看一眼理财产品是不是银行‘自营’的,这种感觉就像网购商品一样。” 有着多年理财经验的“理财达人”陈先生则表示:“理财子公司产品的自由度,会比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要高一些,因此收益率整体上也会比自营的理财产品更有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