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记者 陆丹 摄影 江玥
前两天,“90后要奔三了”上了热搜。最早的一批90后,已然迈入而立之年,直面买房、结婚、生子等现实问题。
因为喜欢杭州,1993年出生的小蒙国庆前在市中心买了个小房。虽然承担了房贷压力,但是劲头十足;因为和爱人一起在这座城市打拼、扎根,1990年出生的米歇在父母支持下,成为了“毕房族(刚毕业就买房的人)”,现在小夫妻的目标,是买一套改善型的大房子。
而他们的故事,只是很多新杭州人的缩影;通过他们的讲述,或许很多人能找到自己当初的样子,抑或是正在面临的情形。
故事1
当过老师的奶奶对我说
买套自己能住的房子
不要考虑它是涨还是跌
小蒙
1993年出生
传媒新人一枚
2019年7月购房
在杭州主城区购得一套41方的老破小楼梯房
我来自北方,在杭州读了本科,2016年毕业后留下来成了“新杭州人”。
早有计划买房,但刚工作,还不稳定,想着先以工作为重,房子可以慢慢来。
这一慢,就慢了两年。
毕业第一年,我和朋友在城北的一个小区合租,刚搬进去的时候,均价在2.7万元/平方米左右。几个月后,那个小区的均价蹿上了3万元/平方米。
我是既不甘心又犹豫。
转眼进入11月,杭州进一步实施了住房限购政策,不仅上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首付比例,还要求外地购房者提供自购房之日起前2年内在本市连续缴纳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
当时,我工作不到半年,户口还在老家,一下子没了购房资格。
能买的时候不着急,不能买了,家里就开始心急了,叫我先去看二手房,但我不乐意。当时有个执念,我一定要买新房子!
一观望,限购再次升级,要求社保连续缴纳两年以上。直到去年7月,符合条件的我才又一次把买房提上日程。
两年来,限购、摇号、限价,市场的一系列变化我全在旁观。到了今年五六月,我有点坐不住了,爸妈替我关注的二手房价格也下来了一些。
我问爸妈:“你们要不要过来帮我看一下房子?”但等他们来的时候,我看好的几套都已经卖掉了。
有次我带我爸去看了自己选的房子,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买这么小的房子你能住吗?
在这里还是要夸一下我奶奶,她是位退休教师,思想也很开明。奶奶很支持我买房,但她有自己的原则:买房子,要买套自己能住的,买了以后,不要考虑它是涨还是跌。对我来说,这套房子是用来住的。
奶奶告诉我,前几年辛苦一点没关系,人要在有能力给自己一个家的时候,为自己安置一个窝。
最后我买的是老小区,人车不分流,没车位,没电梯,隔音不好,水压低,电线还不够粗(使用大功率电器会跳闸)……不管是从小区规划还是房屋条件上都有很多问题,这些,我内心非常地清楚。
我选择的翠苑一区是翠苑五个小区里社区氛围最好的,小区体量大、配套齐全、居民大多是退休职工或者三四代同堂,就像小时候的奶奶家姥姥家一样,让我觉得很有归属感。
选择二手房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我真的不想经历摇号选房、等待交付这个复杂的过程;还有一个是,对我(一个在杭州毕业三年的普通外地女孩)来说,家里人给我付首付已经是最大的支持了,一边交房租一边付月供对我来说太艰难了。
最终,房子成交含税是185万元,41平方米,两室一厅,月供是每个月6000多元。
在杭州,我有家了。
我已经搬进新家了,缓慢进行一些装修,都是DIY(自己动手)装修!
比如说窗帘杆这些,打孔都是我自己拿电钻打的;我家电线有问题,原先使用大功率电器,会跳闸,就找师傅过来换了电线;因为沿街,玻璃不隔音,我就找师傅来换了窗户……
买完房后,恰逢我生日。
朋友们送我的生日礼物都很特别:我收到了一台电冰箱、一台洗衣机、一个电钻,还收到了灯、三明治机、烤箱、电火锅、电动拖把,还有一个柜子。
哦对了,还有朋友送了我一个智能门铃,搭配我买的智能指纹锁,比较有安全感。每次开门,包括门有没有关严,家里有没有来人,这些都会推送到你的手机上。
接下来,就好好工作,等待我的白马王子出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