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早就听说,去年杭州西站开建的时候,考古队在余杭仓前梦想小镇一带,意外挖出了不少宝贝。 挖出了什么,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现在不用猜了,昨天,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余杭区文广旅体局、余杭区仓前街道主办,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章太炎故居纪念馆、仓前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承办的“仓前:千年往事——李家塘遗址考古发现展”,在余杭区仓前街道章太炎故居纪念馆开展。 这次考古发掘,一共出土器物标本800多件,发现的遗迹时间段特别长,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一直延续到明清。遗址的主体堆积年代集中在六朝至唐、五代时期。比较重要的遗迹有六朝时期墓葬2座、砖窑1座,宋代瓦窑2座、墓葬1座,明代墓葬2座。“仓前:千年往事——李家塘遗址考古发现展”共展出其中55件考古出土物器,这也是它们第一次公开亮相。进门看到的第一件,是东晋时期的青瓷褐彩羊首壶残件,差不多已经有1700年历史。 看到这个萌萌的小瓷羊头,让很多来参观的人联想到仓前的“掏羊锅”文化,难道早在东晋时期,这里的人就爱吃羊肉吗? 这场考古展将持续到12月2日,对考古文物、地方历史文化有兴趣的,这个国庆假期,正好去参观一下。 仓前两千年前的烟火气 李家塘遗址,具体位置在余杭区仓前街道李家塘村的西站枢纽J-R21-13地块。呈曲尺形,地势平坦,海平面略高于周边,大部分区域为荒地。这片工地,当时是为了配合西站枢纽的安置房建设而做的例行考古勘探。没想到,一探,还真探出了东西。 去年5月23日到6月15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了对这个地块的勘探。去年9月26日起,持续到今年6月12日,考古队进行了正式的发掘,古河道、水池、排水沟、古井、大缸、建筑瓦当与瓦窑……伴随出土的遗物中还有钱币以及历朝历代、不同窑口的大量日用陶瓷器皿的残件与标本。这一切都为我们勾勒出仓前两千年前的烟火气。 “实际上,作为一个聚落遗址,李家塘遗址发掘面积并不算大。但依然很重要,其特别之处在于,沿用年代跨度大,出土了历代众多窑口的瓷器,遗迹除了聚落常规的房址、墓葬等,还发现了保存完好的砖瓦窑。”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房友强指着其中一件“板瓦”给我看,“这件唐代的板瓦尺寸比较大,可以推测应该是用于较大型的建筑上”。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这里就是个繁华的“村庄”了 时光会消逝,但遗址底下的宝贝会说话。李家塘遗址的发掘,至少告诉你,在二千三四百年前的战国时期,仓前这块土地上,就存在古人频繁活动的痕迹。南朝到唐、五代,这里更是发展成有一定规模的繁荣的集镇聚落。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这里真的会是一个繁华的村落吗?看看这批遗址出土的器物。碗、盘、罐、壶、盏、水盂、钵、高足盘、灯、器盖、研磨器等瓷器,都来自不同的产地。有浙江省内的,比如德清窑、越窑;也有大量省外的窑口,如洪州窑、岳州窑、长沙窑等。 一千多年前,长沙生产的陶瓷器,怎么来到余杭的呢?“很有可能是走水路。这批瓷器大都出土于遗址的古河道,时间跨度以六朝至唐代为主。我们推测,当时这里有可能是一个商贩集中、商品交流的贸易集散地。大家临水而居,沿着这次发掘出的古河道,通过纵横水网,把货物运往京杭大运河,行销各地。”房友强解释。 章太炎故居纪念馆门前,正好是古河道余杭塘河。望着眼前流经仓前古镇的余杭塘河水,遥想一千多年前的河埠头,不知是怎样的一番光景。 仓前“掏羊锅”和它可能是个巧合 再回到开头提到最“有趣”的一件展品——东晋时期的青瓷褐彩羊首壶残件。 关于大家对于“掏羊锅”文化和这有关的纷纷猜测,房友强倒很淡定:“大家这样联想,是很正常的。但我更倾向,这是个巧合。东晋的青瓷中,以动物头部来做造型的非常多。最多见的就是鸡首,也有羊首、猪首、虎首等。很多都是用来做酒器的。既然这件是羊头,说明当时这里比较多的动物里,应该有羊。其实,已经能反映出这里古人日常的生活状态了。爱吃羊肉,也许有可能的。” “不是贵族、不是王侯将相,这是古代最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在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世界遗产与名城保护处处长郎旭峰看来,李家塘遗址的保护和发掘,意味着一种新的开始,“开启了我们对古代普通人的生活的关注,以及小聚落的关注。以前,我们往往聚焦的都是帝王将相,大的遗址。但事实上,对考古工作者来说,越是普通人的生活才越有价值。像李家塘遗址的出现,对我们研究这块土地,包括整个杭州城市历史的发展,都有着珍贵的意义。” 仓前:千年往事——李家塘遗址考古发现展 地点:余杭区仓前街道章太炎故居纪念馆 时间:9月30日—12月2日(9:00—16:30,周一闭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