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 大外公是最早一批良渚考古人之一 80多年后 她是“我与良渚”主题征文大赛评委 陈曼冬,是这次“我与良渚”主题征文大赛的评委之一。百度输入“陈曼冬”三个字,跳出的关键词,有充满诗意的新书《遍看繁花》,有杭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杭州网络作家协会秘书长等职务…… 与曼冬老师相遇的感觉,用“人面桃花擦肩过,瞬间成永恒”形容最为恰当。 曼冬老师是非常坦诚且爽朗的,一坐下她就说:“我与良渚很有缘分的。我的大外公(外公的哥哥)曾经是最早的一批良渚考古人之一。” “叫什么名字?”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专家谢国旗站起来问。 “何天行。”陈曼冬答。 “啊!我知道,我知道!”谢国旗闻言非常惊讶。 何天行,发现良渚黑陶文字的第一人 陈曼冬原本在中国传媒大学当老师,但因思亲心切,回到家乡杭州。 她其实是真正的“大家闺秀”。这份渊源被同样是本次征文大赛评委的浙江省作协诗创委副主任、杭州市作协副主席孙昌建用小传文字说出来:“出身中医世家,外祖父姓何名任,精通《金匮要略》,为第一届国医大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创办人;外祖母陆景涛,曾就读于浙江大学中文系,蕙心兰质。一对才子佳人,西子湖畔双栖双飞,传闻婚礼上曾有夏承焘陆维钊郑晓沧等大家盛装光临,时半城名流觥筹交错,忆时光韶华民国风骚。” 在这样的家庭长大,自然有各种故事。陈曼冬说,小时候就常听家人讲大外公何天行先生的良渚考古故事。“可以说,大外公是发现良渚黑陶文字的第一人。”在专家们的你一言我一语中,慢慢地何天行先生的生平和履历清晰起来了。 故事要从1935年说起。那时候,何天行先生在复旦大学就读中国文学系四年级,在开设的课程中,有一门就是考古学课,他极有兴趣。因此,他经常利用假期到民间探访,这其中就包括良渚。这一年的冬天,何天行先生在良渚踏勘遗址时发现了一个椭圆形的黑陶盘,上面刻有十几个符号,经过与甲骨文、金文中的符号对照分析,他发现其中有七个在甲骨文中找到了同形字,又有三个在金文中找到了同形字,因而断定这些符号为初期象形文字,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和肯定。把这些刻符定性为文字而非图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胆量和学识,何天行先生慧眼识珠,成为发现良渚黑陶文字的第一人。 “很多关于何天行先生的故事,在博物馆以及良渚相关文献上都能找到。”谢国旗说。 老一辈考古人的良渚之爱令人动容 很多文献中,我们都能找到老一辈考古人对良渚文明的执着与热爱,隔了这么多年,这些字依旧透过纸背感染着我们。 回忆何天行,陕西考古协会会长石兴邦说:1949年秋,我入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班,有幸拜识先生,当时先生任西湖博物馆历史部主任,有暇我即去请教他关于良渚文化有关问题,多承垂教,并赠文献资料。有一次我随夏鼐、董聿茂(博物馆长)去良渚遗址考察,请先生同行,先生给了我们很多指点和帮助。 何天行曾任浙江大学人类学系古器物教授等职,新中国建国初期在上海市文化局任职。由于家在杭州,何天行常奔波于沪杭之间。1953年夏天后,何天行回杭定居。 从那以后,在北郊良渚,在余姚的风山、上林湖、芩子山,在慈溪的东门,在上虞的曹娥江、龙山,在绍兴的昌安门、五云门,在德清、在塘栖、在湘湖……都有何天行先生的足迹。1955年后的《考古通讯》陆续有何天行先生的《临平发现新石器时代陶片》《萧山湖岸发现新石器时代陶片》《浙江塘栖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等文章发表。 从《良渚文化黑陶文字试释》来看,在缺少资料的当时,何天行先生光释义就引用了《缀遗斋彝器考释》等二十八种古籍。他在文中说:这证明在东苕溪流域,在良渚一带,曾经群居过一个“可以引据的氏姓之人”,他们与后来的“群舒族”有关。何天行先生明确地提出了良渚文化具有了成熟的史前文明的论断。此文1999年被收录进第7期《良渚文化论坛》。 晚年,何天行先生身体渐差,于1986年去世。 80多年良渚情缘将延续下去 历史并没有忘记何天行先生。 1996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吴汝祚、石兴邦来杭出席“纪念良渚文化发现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看望何家亲属,高度评价何天行先生对良渚文化的贡献。 1997年,中国文物研究所《文物天地》,吴汝祚撰文《良渚文化的先驱者何天行》,向学术界再次明确了何天行在良渚文化研究上的先驱地位。 1999年三秦出版社的《史前研究》重刊《杭县良渚镇之石器与黑陶》,石兴邦作《何天行先生的行述》,文中说,这是介绍良渚文化最早的一部文献,在研究方面有开拓之功。 2000年,浙江博物馆出版《“浙博”七十年文粹汇集》,著名史前史学家毛昭晰先生提出:应将《杭县良渚镇之石器与黑陶》一文收进去,不要忘了何天行对良渚文化的贡献。 一生的故事,说起来不过短短千言。但是,没想到80年后,这份良渚情缘又通过一脉血液延续上了。现在,杭州人陈曼冬从北京回到了杭州工作,成为市文联一名工作人员,还成为“我与良渚”征文大赛的评委。“读着孩子们写的鲜活的良渚故事,想到我的血液里还流淌着大外公的血脉,流淌着他对良渚文化的那份执着与热爱……觉得生活真的很奇妙。”陈曼冬说。 而未来,陈曼冬会组织作家去良渚采风,同时还身兼杭州网络作家协会秘书长的她,觉得良渚文明这个题材非常适合网络小说创作,未来也会组织网络作家们去考察去创作,像先辈一样为良渚文明添砖加瓦,开枝散叶,“把血液里带的这份良渚之热爱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