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记者 马恩 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伴随着农耕文明的辉煌而璀璨,与乡村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脉联系,近几年,浙江正迎来新一轮乡村的巨大变化。 日前,记者专访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巡视员楼晓云,回顾浙江乡村产业的既往发展,憧憬浙江乡村振兴的未来美景。 都市快报: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浙江目前的乡村产业现状怎样? 楼晓云:客观地讲,浙江县域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乡村产业发展没有与之同步。 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浙江农村的空心化现象明显。尽管随着“千万工程”的实施、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但产业和人口的空心化状况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农业主导产业总体处于小农生产状况没有改变;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快,但总体仍呈零散化、碎片化状态;一二三产业链的延伸,乡村产业的有机融合有待进一步努力。 目前, 全省有规模种养业经营户数13.4万户,产值1155.93亿元;全省有农家乐经营户2万多户,接待游客4亿多人次,营业收入410多亿元;全省有农村电商经营户4万户,建成服务点近2万个;原有的块状经济,对乡村产业发展和就地就近就业的带动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和众多经纪人的来料加工业也具有一定的基础。 但产业基础不是均衡分布,全省有50%的乡镇除传统的农业产业外,新兴产业几乎还是空白,要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的目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都市快报: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认识是否到位? 楼晓云:乡村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是解决乡村人气不足的问题。只有让外出劳动力在乡村找到他们感兴趣的、对路的创业产业和工作岗位,年轻人才会回来,人气才会旺起来。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多地方对乡村产业振兴认识还不够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认为发展县域经济与乡村产业振兴是一回事,抓好工业化城市化就是抓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产业振兴其实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必须通过几代人、多届政府、多任领导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热衷于在乡村建设中搞些花花草草、梳妆打扮的短期项目,对促进产业发展的功能性建设项目缺乏战略思维和实际措施。 现在,省委、省政府提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我的理解,这意味着我省将从原来突出人居环境改善型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基本配置的美丽乡村建设阶段,进入强调产业发展促进和服务的村庄功能性设施和服务体系配置的美丽乡村新阶段。这也是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标志。 为此,省里正在制订“两进两回”的行动计划,主要是鼓励人才进村、资本进村,青年回乡、乡贤回乡。省里还在研究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争取尽早成为地方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