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兴安: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余兴安在演讲中阐述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大致发展历程,包括服务萌生期(1979-1992)、业态展开期(1993-2006)、行业形成期(2007-2017)到协同发展期(2018-)。 余兴安说,虽然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业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但行业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展则始于2007年。2007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才首次提出“人才服务业”的概念。此后,相应政策陆续出台,如《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等。 而对于作为人力资源进入新时期的重要节点的2018年,余兴安总结了人力资源服务变革的几个因素。包括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不同经济形态融合度增强,劳动力红利减退,技术变革与人的智力价值凸显,社会转型进入后期以及社会运行规范性要求提高等。 他介绍,新时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主要特征有很多,比如合规性要求越来越严打擦边球式的经营策略将失灵、专业水准面临挑战,低技术含量、低服务费竞争将无市场、市场细分程度提高、品牌经营无良好市场声誉或寂寂无名者会过不下去等几个方面。 而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未来之路需要立定根本,更充分发挥核心功能。拓展空间,在协同发展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保持定力,在做专做精上下硬功夫;强化内功,树立优质品牌形象,跨越发展,成就世界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业。 王晓梅:让人工智能为人力资源所用 知盛数据集团(InsightZen Group)联合创始人、全球首席执行官、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领域专家 近几年,人工智能产品铺天盖地而来。但什么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哪些又是打着人工智能旗号的电子产品,你能辨别吗? 知盛数据集团联合创始人王晓梅在昨天的论坛上用三个字母“U、R、L”告诉了观众该怎么去辨别。其中“U”是理解——人工智能可以理解客户历史性格,如同人类一样以自然语言互动。“R”是推理——人工智能理解海量信息,发现并验证各种理论。“L”是学习——人工智能会不断进化并提供更准确答案和决策。 那人工智能怎么为企业所用?王晓梅举了几个例子。基于数据、信息和专业技能创建的知识库,人工智能可以作为HR在招聘、培训时的秘书。比如面试时的人工智能性格测试,从心理学维度探讨性格,观察面试人是否有团队协同能力,是进取型还是内敛性,是领导型还是实干型,基于这些去看面试人是否和岗位匹配。 人工智能还能帮助企业关爱员工身心健康。王晓梅拿出自己平时穿的一件健身衣,衣服里丝线状的感应器能测算人体的心跳数、血压等,然后传输到云计算平台。通过计算,平台会告知“你现在应该深呼吸”或“你应该出去走走”的建议。 王晓梅说,人工智能是帮助企业以员工为本,让管理“有效”的存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可以精准地认识每一位员工,让企业最懂自己的员工,也让员工和企业一起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