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站在香港联交所等待敲锣的孙海涛,在回想起十多年连续创业的历程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说起来,51信用卡能成长为金融科技独角兽,还得感谢孙海涛此前的多次创业经历,让他意外发现信用卡细分市场的蓝海,并最终成就了这个金融科技领域的独角兽。
连续创业加身 意外发现蓝海
孙海涛的创业起点和信用卡并无关系。2002年,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毕业不久的他创办了第一个公司“E都市”,是杭州最早的3D地图项目之一。干了3年觉得并不满足现有的业务框架体系,于是又做了第二个项目房途网,利用3D地图找房,随后孙海涛又与同事创办了租房宝。
做到第三家公司的时候,孙海涛的资金已所剩不多。为了周转资金,他办了4张信用卡,给公司买服务器就刷信用卡,一台服务器4万元,分36期偿还,这样每个月只要付少量的钱。“这时候我充分感觉到用好信用卡的好处。”孙海涛说。
最开始,他也只是用卡,并没有留意账单数据。有一次他看到躺在垃圾信箱里的账单信息,猛然有了新想法,“这些信息累积下来是非常有价值的,应该可以好好利用起来。”
加上他各种信用卡账单信息、还款日期各不相同,让他老是搞不清欠了多少钱,什么时候该还,他意识到这是一个信用卡用户的刚需。
于是,孙海涛准备开发一个信用卡信息管理工具。不过,当时他还在运营第三家公司,担心公司里的人反对,“人家看你都创办了好几家公司,好像每家公司都干到一定程度就有了新的创业想法。这次不会又是一次创业的更替吧?”
2011年,他说服公司3名工程师和1名设计师,关掉电话,只带了衣服,在酒店封闭开发整整1个月,做出了51信用卡管家前身——51账单的第一版App。2012年5月,51账单正式上线,用户授权后就可以一键管理信用卡账单了。
上线仅一个月,51账单用户就突破了10万。
探索盈利模式
晋升在线办卡冠军
2012年四五月份,51的团队框架基本形成了,大概20个人。虽然每秒都会产生几笔刷卡交易记录,但到底要怎么才能赚钱,孙海涛心里并没有底。
2013年,51拿到了A轮投资。那一年,孙海涛的团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整合发卡银行,跟商家谈合作搞优惠,星巴克、酒店谈了一圈。结果,情况却没有向着孙海涛设想的方向发展,用户点击优惠的转换率并不高。
为了揣摩信用卡持卡人的心理,孙海涛和老婆甚至申请了20张信用卡,“哪怕我有钱,我也想办法刷卡欠钱,我要找到用户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有收获。一般来说,发卡量达到100万张的时候,银行这块业务才有可能谈盈利。因为大部分用户每个月会按时还钱,欠钱的用户大概只有20%,而这20%的用户支付的利息,支撑了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盈利。
51团队分析数据发现,付息用户平均拥有三四张卡,其中一部分是开小店做小生意的,办卡用于短期周转;还有一部分是月光族。后者大多拥有稳定的收入,但会充分利用资金和账期,过想要的生活,然后再慢慢分期还款,这些用户有可能成为金矿。
于是,2014年孙海涛说服几家大银行把在线办卡业务建到51信用卡管家里面。差不多只用了3个月时间,51信用卡管家就成为几家银行的网络办卡渠道第一名。
后来的发展可能连孙海涛自己都没想到。2015年、2016年、2017年,通过51信用卡管家发行的新信用卡数量分别为50万张、120万张及210万张。根据Oliver Wyman报告,就2017年发卡量而言,51信用卡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独立线上信用卡申请平台。
截至2017年底,51信用卡管家管理了约1.063亿张信用卡,2017年帮助用户完成的信用卡还款交易总计人民币1085亿元,所有应用程序累计注册用户达8100万个。2015年、2016年、2017年的平均月活跃用户分别达到350万、460万和590万,是国内最大的线上信用卡管理平台。
深挖信用卡用户的价值
构建完整金融生态体系
2016年,51的业务从账单管理、新卡申领拓展到全面的负债管理——包括水电煤、房贷、车贷等各项与负债相关的信用账户管理。在增强用户黏性的同时,也进一步沉淀用户的金融数据。
有了用户和数据,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信用卡用户天生就是爱提前消费的人。数据显示,在51信用卡平台上,用户平均每个月支付给银行的利息就超过30亿元。
51抓住这一机会,对外开放流量市场,从信贷服务切入金融领域,对接业内主流消费金融产品,为用户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消费金融产品服务,将金融服务逐步拓展到个人信用管理、信用卡科技、在线信贷撮合及投资等领域,构建起了基于信用卡的金融生态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51形成了更为全面的盈利结构和收入构成,包括信贷撮合及服务费、信用卡科技服务费、信贷介绍服务费以及其他收益。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51信用卡贷款类产品促成的金额分别为8.15亿元、102.99亿元、338.9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44.7%。
此外,51信用卡于2017年与多家信用卡发卡银行在数据应用、信用分析及风险分析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为用户提供联名信用卡。截至2017年底,共发出累计超过10万张联名卡,其中6.7万张是在2017年第四季度发出。
业务高速发展离不开风控,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截至2017年年底,在51信用卡1400多名员工中,技术及风控人员超过了一半。
经过实证的风险防控能力,得到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认可。
与此同时,51还主动拥抱监管。2016年5月,旗下网络借贷撮合平台“51人品”获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即ICP许可证,2017年底上线了银行存管,按照监管要求通过公安部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试,获得等级保护三级备案认证,业务运转往更合规的方向前进。
每年获得一轮投资
展开生态投资布局
庞大的用户数量和优质的用户群体,使得51信用卡从一开始就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公开资料显示,51信用卡自2012年成立至2016年,每年均获得一轮融资,其中C轮系列融资在当时创下互联网金融企业C轮融资的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51信用卡还围绕互联网金融产业链上的数据、资产、流量等优质公司,展开生态投资布局。
从2016年初开始,51信用卡就在互联网金融产业上下游布局多个项目。其中智能终端租赁平台“机蜜”等3个在投项目受到其他资本认可,获得后续融资。
从成长轨迹来看,随着成功在港股上市,起步于信用卡市场的51信用卡,未来空间不会局限于此。
51信用卡大事记:
2012 “51账单”App上线
获得天使轮投资
2013 获得A1轮及A2轮投资
2014 联合宜信上线面向信用卡人群的纯在线速贷产品“瞬时贷”,接入金融业务
推出在线信用卡办卡业务
2015 推出面向信用卡用户的个人信贷产品“51人品贷”
网络借贷撮合平台“51人品”上线
获得B轮及B1轮投资
2016 战略收购北京鼎力,为无卡人群提供信贷推荐服务
累计促成借贷交易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
加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获得C轮系列投资
2017 累计激活用户突破1亿
设立51产业基金,进一步增强业务协同
签约吴秀波成为51信用卡首席产品体验官
2018 香港主板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