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交行的朋友们“围剿”了,他们争相让我想办法帮他们完成“换卡”任务。
原来,杭城百姓用了10年的市民卡要更新换代了。跟老版相比,新一代市民卡除了现有医疗保险、图书借阅、交通出行等功能外,还新增了银行金融功能。换句话说,新版市民卡同时也是一张借记卡,可存取现金、转账汇款、刷卡消费等。
而即将发行的新卡暂时只支持交行借记卡功能,之后陆续会有其他银行上线。于是,为了在“换卡”中拔得头筹,交行可以说是全员出动,不惜代价自费上门做各个企业的服务。
幸亏是“换卡”,不是新办卡,否则早已可以凑成一副扑克牌的钱包真心装不下任何一张卡了。有时真希望有一张“全能一卡通”,把吃穿住行生老病死全部涵盖。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现在隔三岔五就听说某某机构又推出了某种一卡通,拥有各种各样的功能,但办过之后往往会发现,其结果不是“一卡在手 别无所求”,而是手上又多了一张卡。所以我对市民卡新增金融功能这一举措大为赞成,希望它真的可以做到“一卡通”而不是“一卡痛”。
看看眼下支付宝和微信为何普及率这么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提供了一种一站式的便捷服务,你可以足不出户给手机充值、缴纳水电费,还可以买买彩票、发发红包,更可以随时转账、购买线上的理财产品。跟市面上所谓的一卡通相比,这两个渠道更像是真正的“一卡通”。
我鼓励市民卡增加金融功能,并不是希望它像多出来的一张银行卡一样,而是希望它在满足自己商业属性的同时,把公共服务的属性增强。
目前集中在市民卡上的公共诉求,首当其冲是安全性。除升级后在技术层面的安全保证外,让用户自由迅速地支取和变现,也同样属于安全问题。因为,功能增多将导致更多的资金集聚,目前市民卡的管理方是否在这方面做好了硬件和软件上的准备,将决定它的发展空间。
其次,是交通补贴是否会被异化。金融属性的强化,将使市民卡的含金量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市民卡有可能成为新的牟利工具。比如,由于市民卡的交通费用可由财政补贴,区别市民卡在交通与其他非补贴领域的消费,就是一个新课题。
再次,能否保证进出自由。未来的新标准势必设立通过终端设备退卡、退资、重新激活等通道,但是,终端设备不可能自行认定市民卡资金的性质、额度等,因此仍然不可能离开人工审核环节。资金的后台存放和保管,是管理方的利润来源之一,不排除在利润驱使下,局部出现有意放缓退卡退资节奏的可能。
从思路上看,越是致力于发展金融属性,越是要保证公共服务属性,市民卡不能只专注于在卡市场上寻食分肥,否则,不仅现有的管理短板难以补齐,还可能埋下新的安全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