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我们杭州园林文物同仁誉为“杭报长驻西湖特派记者”的老友姜青青兄,这几天在微信群连续报道:
2020年9月21日,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首批20本图书出版首发式,倒计时第四天。昨天倒计时第五天借用“五代十国”一词,第四天借用“四库全书”,为杭州网老同事的创意点赞了!期待明天,又会是个出彩的创意吗?
2020年9月22日,今天倒计时第三天,海报创意用的竟然是西湖三大情人桥,有点不按套路出牌的味道,恐怕猜到的人不多吧。明天的海报会是什么样?
哈哈!“西湖三大情人桥”,其实是我在三十年前的首创,现在越“活”越年轻矣! ↑杭州日报旅游版发表的《西湖情人桥》报影
1990年11月17日,杭州日报旅游版刊发了我写的《西湖情人桥》,全文竖排、左行,标题处还配了报花。时任该版责任编辑的是施春明兄。此文发表前当年初夏时节的一天晚上,阮公墩岛上的夜游,又拉开了帷幕。凡是参与过那时候仿古主题夜游的朋友们都会记得:岛上夜游的“压轴戏”,是“环碧庄”庄主“阮员外”,吟诗、书写、作画,向全体参与的游客“招女婿”。就在这天晚上,那时杭报专跑园林文物和旅游一线的专职记者姜青青兄,在阮公墩岛上,介绍施春明和我认识,约我为旅游版写稿。 “情人桥”的提法,是我在读夏丞焘先生《天风阁学词日记》时“发现”的。这部日记1931年5月13日这一篇中写道:“夜与雍如倚情人桥听水,繁星在天,万绿如梦,畅谈甚久。” 后来,我就用“情人桥”这个词,为书稿《爱情之都杭州》写了《学子约会情人桥》一文,同时提出了“西湖三大情人桥”的概念。西湖三大情人桥是:西泠桥、断桥和长桥。在这部由我撰写除“序”、“前言”和“附”之外全部文字的书稿中,我为这三座情人桥,各写了一篇(节)专文。
西泠桥 · 钱塘苏小认乡亲
西泠桥畔的慕才亭,缘出南齐歌伎苏小小其人。
南朝乐府中有《钱塘苏小歌》,见于陈徐陵《玉台新咏》卷十:“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后来在唐白居易的诗,如《杭州春望》中有“柳色春藏苏小家”句,《杨柳枝》中有“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大约从北宋末年开始,有关记述将苏小小演绎成南齐时钱塘(杭州旧称)一位才貌出众而又多情多义的青楼女子,说她在去世约600年后,生前从来不知幸福为何物的魂灵“复活”重现人形,与洛阳才子司马槱(字才仲,据说是北宋大史家司马光的侄孙,因苏东坡识拔而曾任官职于杭州)热恋。不幸,司马早夭,小小芳魂依旧无托! 西湖上的苏小小墓冢,至迟在南宋时已经出现。《咸淳临安志》卷八十七载其墓在西湖上,并附录当时名诗人周紫芝的一首诗 ,题名《湖堤步游,客言此苏小墓也》。 ↑《杭城西湖江干湖墅图》清康熙55年至雍正5年间彩绘本(局部) 元、明、清三朝,关于苏小小其人、其事、其墓,可说是聚讼纷纭,有的说墓应在钱塘江岸边,有的说不在杭州而在嘉兴。明末张岱的《西湖梦寻》卷三则说“葬于西泠之坞”,清康熙时署名“古吴墨浪子”的某位小说家,以仿话本的形式,撰著了一部白话小说《西湖佳话》,其中的《西泠韵迹》篇即写苏小小事迹,将她的生前住处与身后归宿定位于西泠桥畔。
到了乾隆年间,苏小小故事又是讲唱,又是传阅,又是上演,可说是驰名天下了,连皇上(弘历)到杭州,也向随侍臣众问起其人芳魂何处。 ↑20世纪初,日本老明信片上西泠桥北堍的苏小小墓和慕才亭。 这以后,苏小小墓、亭屡经自然风雨和社会变故而毁损,又不断被修葺。到20 世纪初,石砌八角形、上覆青瓦丹柱六面亭子的苏小小墓,已是一副破败相,从一个侧面让人们瞥见清末民初社会与湖山同遭动乱而迭经变迁的影子。
↑苏小小墓亭柱联“千载芳名留古迹”黄炎培摄于1914年
苏小小墓亭的方形亭柱上,先后题刻过12副联对,其中有几副联对所在的亭柱位置,从老照片上尚可找到。如面向西湖(与墓碑同朝向)的两亭柱正面,题刻的联语是“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背朝西泠桥的一面,柱联是徐兰修撰题充满低回叹息情调的集句联:“桃花流水杳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另外像叶赫际亨题有“金粉六朝香车何处,才华一代青冢犹存” 一副,刻在朝西二柱的内侧面,还有一副联文为“几辈英雄拜倒石榴裙下;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垄中”的联语,则是题刻在朝北二柱的内侧面的。 1928年前后,苏小小墓、亭再度得到重修,墓丘锥形的顶部还用水泥包封住,一直保持到20 世纪50 年代。
1956年,杭州有些人士想把西湖风景点搞得”整齐些“,便将苏小小墓拆迁到茅家埠。 后来在上级的指示下,西泠桥堍的苏小小墓、亭,照原样在 原址修复了。 然而到了1964年12月, 苏小小墓、亭还是被平毁。好在仅仅过了18年 (1982),原址上又重建起六角攒尖顶新亭,还根据苏小小事迹,冠以“慕才”的亭名。 亭柱,则镌刻最为后人所激赏的那副名联:“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原刻在朝北亭柱正面) 2004年实施的北山街综合保护整治工程中,完整的苏小小墓、亭,原汁原味地重新出现在西泠桥畔。
▼延伸阅读▼ 冯小青与《牡丹亭》,谁认“小青”作知音? 看!老照片中藏着罕为人知的南宋道观和驼巘岭古道 所谓伊人,在湖之上…西子湖畔的红颜故事 ↓ 见 下 页 ↓
断桥 · 爱恩情仇一相逢 ↑云水断桥 洪尚之 摄影
断桥,南宋时原名宝祐桥,也称段家桥。后来人们借用中唐诗人张祜孤山诗中有“断桥荒藓涩”的句子而通称为“断桥”。西湖十景中著名的冬日景观“断桥残雪”,就是雪后来断桥所见到的迷人景致。
↑《帝国丽影》插图(China, Its Marvel and Mystery), 晚清英国画家李通和(Thomas Hodgson Liddell)绘。 西湖断桥享誉天下,很大程度上还是得益于《白蛇传》经民间传说和文人改编的双重推动。到“现代版”的《白蛇传》中,几段重要故事情节都发生在这里。如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在此,同舟归城,借伞定情;后又经历曲折,在此邂逅,言归于好。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有段唱词历来催人泪下:
西湖山水还依旧, 憔悴难对满眼秋。 山边枫叶红如染, 不堪回首忆旧游。 想当初三月艳阳春如绣, 与许郎风雨共伞又同舟, 实指望夫妻恩爱同偕老, 又谁知雨打梨花春难留。 …… 怨许郎不辨善恶听谗言, 恨许郎抛却恩情太无端, 全不想当初月下盟誓愿, 偏将那结发夫妻来抛闪 …… 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 一片深情付东流! 今日断桥,是1921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8.8米,宽8.6米,单孔净跨6.1米,近年曾经几次大修,但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桥,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画图。
民国 戏曲故事木版年画 《白蛇传 ·断桥》
明末画家李流芳在《西湖卧游图题跋·断桥春望》中说:“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 由此观之, 断桥观瞻, 可得湖山之神髓,岂独残雪。何况,它还负载着如此沉甸甸的情缘呢! 湖上“三大情人桥”中,断桥而今因为地处进入西湖精粹地带的入口,成为普天下爱侣凡来杭州必到之地!
▼延伸阅读▼ 断桥残雪雪不再,菡萏伴桥桥不断 ↓ 见 下 页 ↓ 长桥 ·双投荡漾玉芙蓉 古时候,西湖南岸,凤凰山、玉皇山和南屏山三山之间的方家峪,曾经是西湖的一片水面。水面上,曾经有一座石板桥,长达一里多。桥的形貌,有些像浙江绍兴水乡的古纤道,杭州人名之为长桥。推算起来,早在宋代,这座桥就已经在这里了,倘若留存到现在,也可以说是一座千年古桥。
↑《杭城西湖江干湖墅图》清康熙55年至雍正5年间彩绘本(局部) 长桥截湖跨立,桥下还分设三道水门,桥上建有檐角翚飞的桥亭,桥旁植有许多桃李、海棠之类的花木。远望,近走,既有气魄,又有情调,被诗人赞美为“倒衔碧水半轮月,横卧晴空百尺虹”,它是南宋时杭州人心目中的“湖山胜概”之一。
↑清雍正《西湖志》卷七 “长桥”词条书影(清光绪四年浙江书局重刻本)
后来,长桥所跨的这一片湖面,长年失管,渐渐淤塞,并且终于堙废了,桥、景随之败落无存,但方家峪一带山里下来的山水,汇合后流入西湖的水道上,仍建有便桥通人往来,尽管桥面已经很短小了,却仍然以“长桥”命名。因此,杭州民间有一句俗话,以长桥和与之隔西湖烟波遥遥相望的断桥合而言之道:“长桥不长,断桥不断。” ↑《实测杭州西湖图》(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1月) 长桥是早已见不到踪影了,但这里地当杭州城里去往西湖南山的必经之途,常年人来车往,无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游览活动中,“长桥”都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地名,如今经过这里的公交车,都设有“长桥”停靠站,如果有兴趣打开装在蓝色函套里面的关于杭州和西湖的线装书,您还会意外地发现,长桥,因为和一段催人泪下的情缘纠结在一起,另有“双投桥”的别称。
元朝的冯士颐,做了下面这首《竹枝词》歌: 鵁鶄鸂鶒日相从,好个南峰与北峰。 再看双投桥下水,新开两朵玉芙蓉。 这首竹枝词所唱,是南宋时发生在长桥的一桩爱情悲剧。 青年女子陶师儿,从小失去双亲,由后母养大成人,美丽聪慧,心志高远。但是,后母贪图钱财,却逼迫她当开门接客的烟花女子,遭到师儿的坚决拒绝。 书生王宣教是陶师儿的近邻,他敬重师儿的人品,暗中帮助她试图摆脱后母的逼迫,两人因此而成为热恋的情侣。不料事情为后母发觉,王宣教被以拐骗良家妇女的罪名告到官府。师儿、宣教面临着残酷迫害、无情摧残的噩运。 一个月色清明的夜晚,在初夏夜的凉风轻轻的吹拂下,陶师儿与王宣教约好后早早出了清波门,坐小船来到了长桥边。月色下的湖山,充满了温馨,莲荷的清香,随风飘逸,令人陶醉。可是,这对情侣,此时此刻感到的,却只有自己的命运即将被这夜色一般的黑暗吞噬了,他们惟一可以与这黑暗相抗衡的,是相互间的挚爱深情。明月西偏,夜色深沉,晚风由清凉而变得有些寒意,师儿与宣教开始行动了,他们双双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投入了长桥下荷香弥漫的湖水深处。 夏夜依然那么沉静,湖风依然那么轻盈,一对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却带着自己的挚爱,永远地与湖水和夜色,融合在无边的黑暗之中了。 相传,就在长桥下陶、王投水而去的湖面上,没过多久,开出了一枝并蒂莲花。人们说,那是陶师儿和王宣教的精魂,他们的挚爱,即便是西湖女神,也已经为之深深地感动的了。 为这件西湖情缘而感慨不已并且发诸词赋的文人,远远不止冯士颐。比如一位名叫吴礼之的杭州诗人,在所著《顺受老人词》五卷中,就有一首专门凭吊陶、王情缘的《霜天晓角》词: 连环易缺,难解同心结。痴呆佳人才子,情缘重,怕离别。 意切人路绝, 共沉烟水阔。荡漾香魂何处?长桥月,短桥月。 2004年,长桥溪流域辟建了旨在保护西湖水质的水生态保护公园。2020年,长桥公园启动“世界爱情文化公园”建设工程。30年前成功挖掘并传播的 “西湖三大情人桥”传奇,与《梁祝》、《白蛇传》 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这座公园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资源支撑和依据,面貌不断出新,魅力与日俱增。
作者:洪尚之,供职杭州园文局40年,其中20年任《西湖志》办公室专职编辑和撰稿人。独著(或撰稿)主要有《历代山水名胜楹联选》、《千年胜迹雷峰塔》、《西湖寻迹》、《爱情之都杭州》、《大话西湖》、《西湖传说》;合著有《西湖胜迹》、《西湖与龙井茶》、《西山揽胜》。被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聘为客座研究员。
▼延伸阅读▼ 最忆是杭州,至情是梁祝 长桥溪下,藏着一张让西湖水清清的“王牌” 一半勾留是此湖,杭州市政协积极参与西湖及文化建设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