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坊街大井巷西边有一条叫小井巷,巷内有口一眼井,小井巷大概由此得名。它虽然没有“钱塘第一井”名声在外,却也滋润着周边的居民,井边一大块平整的水泥地,居民们洗衣服,洗菜都在这里,大家叫它“井埠头”。
井埠头是安荣巷,这里是小井巷以及河坊街小井巷口沿街居民的新闻集散地。当年一般人家没无线电,也不订报纸,只有在河坊街胡庆余堂高墙最西边与潘记棉花店之间墙上挂杭州日报,大人们叫它“壁报”,看的人不多,字又小,再加大人们没文化,就很少有人去看。
↑寸生摄
但老百姓挺喜欢到井埠头去灵市面,边洗东西,边聊天,上至国家大亊,下至婚丧嫁娶,油盐柴米。小井巷8号的宁波曹师母发布的新闻最具权威性:我家老头儿说,中央文件传达到省级单位,XX年参加工作的加一级工资。活音一落,井埠头的人都停止了手里的活儿,问曹师母:真当的啊!住安荣巷1号的范师母也是消息灵通人士,曾经发布过一个使大家欢天喜地的消息:中央下文件了,知识青年全部回城。一刹时,井埠头的人个个眉开眼笑,我儿子总算要回来了。住小井巷14号的居民主任叶师母也常在这里下达工作任务:过两天要卫生检查了,各家名户把卫生弄干净,特别苍蝇,一定要拍干净。井埠头是这些师母们的乐园,常常有人东西早已洗好了,却忘记烧饭的时辰,还兴致勃勃地灵市面,说笑话儿。
井埠头也是人情味最浓的地方。居民们天天去井埠头,彼此都熟悉,她们之间称呼基本都以先生,师母为主,不像现在,见面直呼其名。当然也有特殊称呼的,如住小井巷10号的“小狗娘”,因其丈夫早亡,和大狗小狗二个儿子一块儿过日子,因大家不知道她丈夫姓什么,她从来也不和人家说姓名,实在没办法,因为她是绍兴人,就叫她“小狗娘”。不过大家对“小狗娘”挺友好的,从不欺侮她。井埠头只有一眼井,洗东西人多,吊水要排队,居民们挺守秩序的,从来没人抢着吊水,更没人争吵,有时见年纪大的,还帮助吊水。居民洗东西也有遗忘在井埠头的,可从来不会少,肯定在管自来水笼头的萧山大伯那里。我母亲腌冬腌菜挺有本事的,往往人家喜欢她就分些给人家。就这么一口井,就这井埠头,它情系看井坊邻里,大家其乐融融,如今已经很难找到这样的去处了。 ↑ 小华 摄
井埠头也会赠送给大家滋补品。井埠头旁边是胡庆余堂的锅炉房,隔壁是中药煎煮車间,煎好的药渣用翻斗车拉出耒,倒在路边。药渣里有整颗的人参,有些洗东西的人,就去药渣里寻找人参,大家都平心静气,你找你的,我翻我的,从不争夺,从不吵架。听人家说把人参再煮一下,水里仍有人参味道。这对当年经济不富余的人来说,确是大好事。这样一来,井埠头更热闹了,有人有事无事来转转,看药渣倒出来了没有。
井埠头也有让人懊恼的时候,吊水的时候,绳子断了,吊桶沉到井底了,井很深,要两根晾干竹接起来,再缚上一只钩。要二个人才能把晾干竹竖起来,放到井里去,运气好,一下子就捞起耒了,不顺当时,一个小时也上不来,有人不会捞的,常常有会捞的人来帮忙。 ↑ 王孝东 摄
几十年过去了,昔日的井埠头已不见了踪影,井的井圈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井水因长年不用,污秽的很。倒是原来破旧的安荣巷变的很漂亮,但漂亮归漂亮,总找不出当年那种感觉和味道了。 作者:楼颀,写于苦耘斋,清河中学68届初中校友。 ▼延伸阅读▼ 老底子杭州古旧书店的那位修书匠:徐师傅 井水清清,邻里情浓,我家就住大井巷 严如蕙,你在哪里?杭州的小伙伴喊你回大井巷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