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筑成为河山的一道优美风景线,这是人类永恒的梦想。
建筑是所在城镇的一种最直观、最通俗、最易被大众接受的文化,也是一个最具代表意义的城市符号,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的经济价值、人文价值、伦理价值与美学价值。 如果考察近代我国建筑形态不难发现,民国时的建筑多带有明清房屋与西方建筑形式相互渗透的元素,如浏览杭州沿湖的房屋特征就能找到答案,人称“西子穿西装”。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房屋又带有明显前苏联建筑倾向; 六、七十年代所造的房屋则代表了文革前后凋敝岁月的特色,鸽子笼,几家人合用一个厨卫,简陋粗糙,强烈政治意识形态色彩。 八十代后,为了“还债”,所建造的大量房子显得乱杂单调,称为兵营式的工房,人们仿佛仍摆脱不了那种思 维,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建筑,百楼一律。 说穿了,不耐看,有碍观瞻,枉了富起来的国人。 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时钟应拨到一个强调建筑设计与规划个性的年代了。 一个城市发展的轨迹,就是一种文化沉淀,一种历史进程的缩影与折射。 房屋,代表了这个时代人们不懈奋斗的一张雄辩答卷,代表了这一代人辛勤耕耘的物化体现。在设计建造房屋时,应追寻这个城镇发展的“根”,去寻找所在代表城市或乡村建筑的历史脉络,尊重当地多数人业已形成的生活积习而产生的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特征,保护这个城市流淌的特有血脉传承,而不应划定“统一标准”,称之现代化改造运动!
规划者、建设者应理解城市建筑的渊源、它的根、它特性、它的传承,杭州吴山路、延龄路,孩儿巷、佑圣观路、城隍山、中山路等,沉淀了多少钱塘文化?沉淀了多少杭州人的积习? 人们在熙熙攘攘的街上,在菜场砍价,在花鸟市场闲逛,或者,边悠闲地在茶馆品茗,边观赏来来往往的路人,这里是当地原生文化生根发芽之地,难道不值得尊重吗?非得一律推倒重建? 不知为什么,有的规划者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本土原生建筑文化的根基。坦率地说,他们设计的楼屋是一些毫无特色的平庸之作。
“千楼一面”的建筑应是那个不堪回首年代标志,尤其是千年古都、东方名城,成千上万的游客每天涌进这个城市,它的建筑难道不应当展示原有地域特色,以及它的非凡风采? 每幢房屋都应当有它的建筑语言,让观者感到,这个地块因有了这幢建筑而生辉添彩,那座房子又因在那个地域而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此地区如少了这座建筑就会逊色,建筑又因在此地块而彰显光彩夺目。 如何使传统建筑与西洋风格相互协调?
各地都有许多经验,建筑学家做过若干探索,前辈建筑家梁思成有过思考,可他的一些设想在后人看来远未达到满意的效果,或者说,有了一个可以付出诸实施的方案。 我在新西兰旅行,每到一地,首先观赏的是市容,发现那里的房屋别具风韵,细细察看,每一座房屋都各有特色,几乎没有什么雷同的建筑。新西兰是个移民国家,土著人不多,早期移民来自欧洲,他们的建筑多以欧陆风格取胜,进入这些地区,仿佛在欧洲某一个小镇漫步,感觉不到身处大洋洲的一个岛屿国家。
到了毛利人聚居地,从建筑上就能一望而知大洋洲地区的风土人情;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大批越南、柬埔寨人移入,这些房屋有了明显的东南亚风情; 时至八十年代,又有许多华人涌入,举目望去,华式建筑比比皆是,仿佛在闽粤或江南走动,颇多几分亲切感。 建筑充分彰显了它的地域、民族特色以及当地多元文化结构。 导游说,议会有条规定,城内每座建筑物都不能相同,不能照搬别人的设计成果,或采用自己原先已经设计过的建筑式样,每幢房屋必须有其本身的独创性。如屋主来自欧陆,他的房屋外观就需带点欧化特色; 如楼主是华人,建筑必须带有亚洲乡风;某幢楼的功能以某些业态为主,此建筑在外观上就可一览无余到它的特殊功效。 从车窗向外张望,整个城市的房屋式样风格各异,不由眼前一亮,感受到阵阵当地多彩文化结构,以及它风格多样的地域建筑特色。 虽说他们的房屋外观上采用了一些本民族特色,但内部装修上仍是西式厨卫设施,使用上方便、舒适、简洁。 总而言之,建筑外部装饰上必须展示独特风格,而不完全抄袭他人设计,内部却用现代化的装置。这样做确有很多好处,使得城市变得五彩缤纷,几乎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都成了景点,各式各样建筑的本身就是一道不可替代的景观。 此举虽给建筑师添了“麻烦”,必须动足脑筋才能构思出一个别出心裁的蓝图,创作出精品之作,才能满足社会对于建筑美感的需求,即,既保持传统风貌,又能够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各种便利与舒适。 今天建筑设计比过去容易多了,只须在电脑上将设计整合起来就行(不须如前辈建筑师那样趴在图纸上一笔一笔地描绘),整个设计蓝图就出现在眼前了。有人贪图方便,这家业主委托造的房子其实就是前一个业主设计的翻版,电脑一按,换一个工程项目名称,稍作修整,就算大功告成了:既节约时间、成本,又不费头脑,钱赚得轻松。有位建筑师告诉我,他设计的一套图纸“吃”十年不过时,问题仅是拿不拿得到项目,他的大部分精力化在抓项目上。
这就是建筑师的悲哀了,如果有人告诉我,建筑家的主要精力是化在房屋独创性风格上该多好? 环顾一下某些建筑设计单位,哪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溢而喜笑颜开。 可是,浏览城市容颜、小区风貌,审视一下区域的建筑风格,免不了要道一句:“平庸、缺乏地域特性,整个居民区,或者说,整个地区的房屋犹如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产品,毫无诱人之处。” 旅游城市,它的风貌,它的每座建筑都应当是一件艺术精品…..一个样板、一件耐人寻味的雕塑,一个每天被千百万人观赏、评判、注目的载体,建筑关系到城市观瞻与外在形象。
建筑师同时也应当是大众艺术家,设计房屋的本身就应是一件立体艺术品,这件艺术品的生命至少要维持三十年以上,居者享受着它的各种便利功能,更有无数人每天都在注视它、欣赏它、评论它。 优秀的建筑不仅能成为当地的一道景观,更是实实在在的风景画,一件实用雕塑,直接反映当地文化的一面镜子。当我们欣赏前辈大师创作的建筑精品时,不由渍渍称赞,难道一代人不能创作出一些精品,也让后人引以为傲?
这些建筑物标志着在今天这个百年不遇的难得发展机遇中所构筑的建筑,标志着这代人辛勤奋斗的物化体现? 假若建筑师能如同艺术家那样呕心沥血创造出令他最满意的楼房,并在建筑上标出创作者的姓名,设计师能为创造出非凡成果而终生骄傲,那么,我们的城市就会变得五彩缤纷而生机勃勃。
相关部门应当每年对该地区的建筑物进行评选,筛出最美、最富个性的楼房,让市民永远铭记那些为城市创造美感的人,也使得建筑师成为真正的建筑师、一位艺术大师,而非只是仅会玩电脑绘图复制的技师,或抄袭别人的工匠。 一幢式样平庸的建筑不仅辜负了周边的大好河山,也枉了这代人呕心沥血劳动的丰硕成果。当然,住房风格也关系到居者的喜好和素养。
设计出靓丽实用且与整个大自然美景融为一体的房屋,令建筑成为山河一道不可分割的风景线,已成为一代建筑师义不容辞的责职。 城镇与周边的大好河山一起构成幅最美的图画;让每个居民感受到,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城市,住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拥有一份无形的自豪。 有道是“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优秀建筑物更是一幅特具美感的图画,每时每刻都让人欣赏评判。一幢好的建筑物应当与那里的山河融为一体,这幢房屋就是为这片山河设计的,这片山河因有了这幢建筑而更加蓬勃生机、充满异彩。 ▼延伸阅读▼
文天祥“皋亭抗辩”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爱国主义 做牙粉生意的小说家是一个好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