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年前的事,一位87岁的离休干部裘老先生约我在东河坝子桥凤凰亭相约,说有事要与我商量。 见面后,等不及我开口,他就从手中拎着的环保袋里拿出两样东西,一样是“坝子桥弄20号”蓝底白字的一块老门牌,另一样是摄于1950年2月18日(农历庚寅正月初二)水星阁的一张老照片。他叫我把这两样东西翻拍下来,说可能对我日后工作有用。 “坝子桥弄20号”门牌(现环城北路与建国北路交叉口),据老人介绍,这是他从小到大居住的家。“解放前夕,这里曾作为浙东革命根据地地下联络站,相继输送过200多位爱国青年学生奔赴革命,成为坝子桥头的红色记忆。”2000年旧城改造时,“坝子桥弄20号”被拆除,地名也随之消失。他将这块门牌保留下来,当作史料珍藏。 那张水星阁老照片裘老已保存了65年,他回想道:“水星阁可是一处历史悠久、景色秀美之地。60多年前,从我家翻过坝子桥,走上五六百步就到了水星阁,那时登上三层塔楼远眺艮山门周边热闹景象,看得煞煞清爽。”老人还兴奋地指着照片中站在水星阁大香炉前的那人说:“你仔细看看,这个就是当年的我呀!” ▲水星阁一带(19世纪初) 照片太小,加上时间长了变旧退色,模模糊糊的哪能辨别得出。为了不让老人扫兴,我答道:“回家用放大镜仔细瞧瞧。” 我与裘老相识纯属偶然,缘于我写了篇《坝子桥怀想》的随感,搅起了他心底沉淀的往事,并执着地寻找作者。他打探了好长时间,终于打听到我的手机号码,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裘老是位好谈、好学、好问的人,翻拍完他手上的两张照片,他朝水星阁方向指指,希望我能写点钩沉文章,将水星阁的历史还原。碰到这样一位执着的离休老 干部、老先生,我有什么理由推却呢?于是,就有了这篇《寻踪水星阁》的拙作。 水星阁坐落于环城北路以南,中河立交桥以东,新横河新坝以北,一块闹中取静、史长韵深的地方,现成为了“水星阁花园”小区。
▲水星阁花园(2016年10月)
清黄士珣《北隅掌录》云:“水星阁在白洋池上,形六角,如浮图,凡三层,高七丈八尺,自地至脊高六丈六尺,顶高一丈二尺,周围十四丈四尺。中供毗罗佛,此前人用以厌武林之火患也。似明中叶以后所建,各志未载。”阁以水星名也,地名以阁谓之。 这是一块有历史、有遗韵、有故事的地方。水星阁周边原有艮山门里白洋池,俚称南湖。据《嘉靖仁和志》载:白洋池,在梅家桥东,周三里。入内有千步廊、 留云亭、玉照堂、白莲池等景色,并植宋梅数十株,西有寂照庵,可谓一处“六楹抱阁,三层香尘不断;一径穿花,十里犹新”的胜概之地。陆游曾饮友南湖写下《饮张功父园戏题扇上》一诗,诗云:“寒食清明数日中,西园春事又匆匆。梅花自避新桃李,不为高楼一笛风。”只不过诗人游赏的是桃李季,并非梅开时。 清代倪涛《武林石刻记》载:南宋“绍熙元年春月辛丑,故循王之曾孙、宣义郎、直秘阁、前通判临安军府事张镃请于朝曰:‘愿以城东北新宅一区,效前贤舍为佛寺。仍割田六十顷有奇,赡其徒。薰修植福,以伸归美报上之志。’上曰‘可。’赐额广寿慧云禅寺。” 绍熙元年(1190),张镃“一心归命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念想如愿,改舍宅为“广寿慧云寺”,俗称张家寺,寺内建有水星阁。
▲水星阁(摄于1950年2月18日,香炉前站立者为裘老)
水星阁共三层,底层为砖木结构,二、三层装有玻璃窗棂,人可上下。阁内设有观音殿、厢房和禅堂,阁外平台上置有大香炉,占地27亩7分。阁东偏有康熙时碑,不过不是专记水星阁,是“记他事,只旁及水星阁一语”罢了。 清邹谔《慧云寺登水星阁》曰:“杰阁秋登远望收,城隅俯瞰碧波流。山形北走环湖墅,堞影南翔拱郡楼。剩有荒祠香社散,欲寻遗碣菜畦留。春风取次传梅信,玉照堂空花月幽。”水星阁周边水系密布,北有运河、上塘河,东有东河、中河,南有新横河(仓河),并连通白洋池水泊,素有“四水环绕的地标建筑”之称。 南宋《四朝文见录》载:“白洋池在田家楼侧,号小水晶宫。”《西湖杂咏》又载:“白洋池上动秋风,疑是潜虬转窟中。记取田家楼侧伴,此间亦有水晶宫。”
《杭城西湖江干湖墅图》(局部,上西下东) 清康熙55年至雍正5年间彩绘本 古时白洋池,水势浩渺,久旱不涸。据《南宋京城杭州》录:淳祐六年(1246)二月久旱,六月丙午久旱;次年五六月,久旱,祷雨不应,西湖几乎干成了枯田,但白洋池水却依然盈满,出现了“人争汲此水以给食用,至有以舟载卖者。民免于渴,阖城赖之”的景况。清钱塘人梁启心《城北泛舟看菜花》诗:“白洋池北小门东,暖蝶纷巡野岸风。饱食年年怜旧味,贪看处处续残红。几家亭馆疏畦外。一角城闉落照中。好是园家多近水,玉流金池过乌篷。”
水星阁岂止景美,更是城东北隅一处赏月之地,清诗人陈裴之赞:“月轮天近水星天,高阁来看夜月圆。山影隔云低似梦,江流归海远如烟。闻歌欲唤龙宫女,把酒应来鹤背仙。客与主人俱好事,诗成都供百花前。” 水星阁“四水环绕”,常言“水火不容”,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十一月初四下午六时三十分,水星阁火药局爆炸,毁民房六七百家,震塌民房200余间,死50余人,原因不明。《耕馀集》感谓:“嗟此水星灵,遇火不能制,岂曰一杯水,车薪救无计……寄于局中人,后须严护卫。既往不可为,将来还子细。”以提醒、以告诫。可见,倘若防范不严,也有近水救不了近火的时候。
杭州历代多火灾,史料确凿:南宋嘉泰元年(1201)三月,“城内大火,四天乃灭,焚民居五万二千余家,宁宗下诏罪己。”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十一月,“因民间失火延及,原南宋皇宫失火,宫殿被大火焚毁过半。” 元至正元年(1341)四月十九日午后,杭州大火,从东南烧到西北,近20里官民闾舍焚荡其半,总计毁官民房屋、公廨、寺观15755间,有10797户共38116人受灾,74人亡于大火。 时隔两年,元至正三年(1343),杭城又一场大火吞噬了10000多间民房。同年刻下《武林弭灾之记碑》,记下了这次杭城火灾的灭火经过。 先人建水星阁,有“用以厌武林之火患”之意。“厌”,通压,有一物降一物,镇住杭城多发火患灾厄的意蕴。 天长日久,岁月沧桑。历史上的水星阁兴废有之,乾隆五十九年(1794)经重修;同治七年(1868),由浙江布政使杨昌濬主持复建并撰文,并将《重建水星阁记》摹勒上石,立于阁内。水星阁周边直到光绪年间,仍有不少文人雅士被这里的旖旎景色吸引,成为聚集会合的佳处。古往今来,可见水星阁并非一块等闲之地。 面对杭城火灾接二连三地发生,清光绪八年(1882),同善堂督工勒石辟火碑,“分置省城四隅”,辟者避也。辟火图上刻着犹如八卦星宿画符,隶书“壹六之精,龟蛇合形”八字,四周刻有九叠文,此意亦然。借喻旧时玄武殿前常雕石蛇缠龟体,“玄武,水神之名”,体现了民间防范火患的心愿。杭城四隅置碑,一置鼓楼、二置水星阁、三置孝女亭,另一块无从查考。时过境迁,鼓楼那块已佚,水星阁的已毁,在杭州碑林尚能见到的是孝女亭的那块。此外,还能见到《武林弭灾之记碑》之碑,乃为中国最早记载火灾与防火的“海内孤品”。
▲辟火图碑
时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城市道路建设的推进,水星阁逐惭变得残缺直至湮灭。50年代初,杭城北城墙拆除,为图省钱便捷,拆下的砖土碎石填埋了白洋池;在全民大炼钢铁的年代,“水星阁钢铁厂”应运而生,就地筑起了10多座小高炉,置于水星阁的辟火图碑则被推倒打碎,混杂在修筑小高炉的砖块石料中,在熊熊大火中化为尘埃。 1962年,在这块场地上建造杭州电子管厂,水星阁被夷为平地,作为唯一见证物的《重建水星阁记》石碑,幸好被有心人保存下来移至杭州碑林。
▲《重建水星阁碑记》石碑
得知这一消息,笔者多次前往设在孔庙内的杭州碑林,在被称为“石质书库”的碑林中寻寻觅觅,终于在曲廊一处不显眼的玻璃橱内,寻到了那块楷书勒石的黑底白字《重建水星阁记》。碑石高101厘米、宽81厘米、厚21厘米,碑记该阁的得名由来、位置所在、四季景致、荒废兴葺和压胜之义等内容,再现水星阁的“庐山真面目”。 寻踪水星阁,追惜的是一种沉重。 ▼延伸阅读▼ 智慧消防的重要性,重读《武林弭灾记》碑有感 ↓ 见 下 页 ↓
李天骅:坝子桥怀想 东河坝子桥 图自杭州河道
我家住在坝子桥附近,登上20层楼顶,东河、坝子桥、凤凰亭以及东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口,一览无余。尤其在个人成长印记中,上世纪九十年代曾任过这一带的“父母官”。所以,我对“东河第一桥”的坝子桥总是怀想绵绵。
坝子桥,始建于宋,横跨东河,相传鲁班所造,桥上建亭,八柱双飞檐,形如丝车,传说有凤凰来巢,垂一方之美荫。有诗曰:“班门仙斧试通灵,顺应桥成岁几经。传说当年张果老,骑驴来憩凤凰亭。”顺应桥是坝子桥的旧名。其实,清代诗人姚思勤在《东河棹歌·泛洋湖》中调侃:“鹭鸶滩上鹭鸶飞,鸭舍桥边放鸭归。侬在凤凰亭畔住,从来不见凤凰飞。”鲁班、张果老、凤凰、仙斧都来自传说,尽管不足以为凭,但提起来总让人津津乐道的。 1946《最新杭州市地图西湖全图》(局部) 桥名坝子由来,因桥侧原有艮山水门,水门上筑有水坝,东河水经此滚水坝与大运河交汇。由于东河和大运河水位落差悬殊,一高一低,老底子船从运河进东河,或者从东河出运河,必须从坝上翻过去。坝的两头安装着绞盘,绞盘上的大铁钩钩住船头,由专人操作绞盘,船工们在船两旁和船尾使劲推进,让船顺利过坝入河。古艮山门石碑旁的“运河魂”石雕,就定格了船只出入两河“翻坝”的故事。
从坝子桥穿过环城北路矗立着古艮山门石碑,时为杭城的东北大门,因门内有坝子桥,也称坝子门,附近一带曾有香乳庵、明月庵、定香寺等。据传,康熙年间,有一僧人桥下避雨,化缘建亭,灵隐高僧题“香乳”亭匾,所以凤凰亭亦称香乳亭。据《西湖游览志余》记:“坝子桥北宋时居民甚盛,碧瓦红檐,歌管不绝。”又因当时东园巷至艮山门一带丝业昌盛,“机抒之声,比户相闻”,故有“坝子门外丝蓝儿”之说。 咸丰八年(1858),坝子桥凤凰亭无故自焚,光绪九年重建,百余年来,建了废,废了建,上世纪八十年代,东河综合整治整修了桥面石阶,重建了凤凰亭。 如今站在坝子桥凤凰亭,向南眺望,新建的东河船闸石坝上,一对相传为龙生九子,镇水兽石雕匍匐左右两旁捍卫;再向前延伸,建有供游人观赏休息的凉亭;中东河游船码头设在坝子桥前方约三百米处,桥旁是东河船闸泵房和工作室以及东河社区的计生文化长廊。 坝子桥怀想,遐思悠悠,感喟连连…… 作者李天骅,系浙江省作协会员、省杂文学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华散文网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