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疫情带来的漫长的“音乐会休假”已经结束,指挥家余隆开始在逐渐复苏的国内音乐市场奔走,努力用他的音乐力量来打破古典音乐圈“迫不得已”的沉寂。
昨夜,大雨倾城后的杭州是苏醒的,是振奋的。钱塘江畔,响起“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呐喊。余隆与青年钢琴演奏家左章,带领杭州爱乐乐团奏响“英雄颂”音乐会,致敬过往无数平凡人的伟大奉献。同时也作为一份父亲节的音乐祝福,送给所有沉默如山的父亲。 今年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余隆说,贝多芬不再只属于德国,他是全人类的精神财福。当“贝多芬年”突逢疫情,“乐圣”的精神力量注定是空前巨大的。激情、团结、战斗、胜利,这些音乐“精神”也鼓舞着当下的人们。 音乐会上半场,余隆携手左章共同奏响贝多芬的《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左章是杭爱2019-2020音乐季的驻团艺术家,是一位“充满激情和魅力,绽放着年轻的光彩”的青年钢琴演奏家。当她一袭红色天鹅绒长裙出现在久违的舞台上,仿佛黑暗之中一团正待燃烧的火焰。 左章以她个人特有的演绎风格,从女性钢琴家的视角对贝多芬的作品进行了深层次的激情解读。蓬勃的音乐语言从她的指尖跳跃而出,充满了贝氏的音乐荣光和女性的特有魅力。 下半场上演的是理查·施特劳斯的《英雄的生涯》(作品40号)。创作于1898年的《英雄的生涯》,是这位德国晚期浪漫主义大师最后一部交响诗作品,也是标题音乐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 全曲时长50分钟,所有音乐情绪在余隆的指挥棒下一气呵成,整个歌剧院回荡在宏大辉煌的旋律之中。余隆带领杭州爱乐乐团,为观众描摹出了一位通过努力战斗、克服自身恐惧、最终荣休退隐的英雄形象。 正如余隆所言,音乐是水,人则是容器。“水流进方形容器就是方的,流进圆形容器就是圆的,关键还是看人。当音乐走进每个人的心灵,感受是什么样的,音乐就是什么样的。” 当《英雄的生涯》最后一个音符缓缓落下,整个剧院掌声雷鸣,百年前的伟大旋律,在此刻应和了当下人类的所有心境。 【对话余隆:音乐永无国界,现场不可替代】 记者:眼下,全国演出市场一片低迷,海外演出项目进不来,在你看来对整个中国的古典音乐会市场有什么重要影响? 余隆:不久前,马友友在与我的交谈中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觉得或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世界都无法回到疫情发生前的样子,表演艺术家和观众的关系也会发生长期的改变。我倒认为,虽然人被隔离了,演出停滞了,但音乐是流动的。就像我们在这里演奏贝多芬,而国外艺术家可能也在演奏中国作品一样,依旧可以把我们的心联结在一起。当我们重新在音乐厅里相聚,音乐将消除我们之间的隔阂,让我们产生同样的感动。 记者:疫情期间,线上演出慢慢成为常态。你认为,未来可能会改变古典音乐的呈现方式吗? 余隆:随着当下技术的发展,确实能够让更多人“声临其境”。不过,线上音乐会就像一幅平面图,它并不具备一种“景深感”,不像坐进剧院一样,能直接给你的心灵带来冲击。剧场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需要人和人、眼对眼,直抵心灵的交流。就像吃饭,很多年之后也许科学家可以发明出只要喝一口就能满足身体养分的营养液,但是和品味美食的乐趣,完全是两个概念。我认为,现场演出的魅力是不可替代的,是真正直抵人心的,值得我们去保持其特殊性,使之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杭州的演出市场现在怎么样了?小百花的越剧复演了吗?听说杭州的话剧演出已经慢慢恢复了,真的太棒了。 记者:你认为在疫情的危机中,贝多芬的音乐能带给人们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 余隆:我认为贝多芬的人文精神和生命追求,是属于全人类的巨大力量。像6月13日上交的复演,我们选择了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这里面包含了对生命的尊重、对未来的憧憬。激情、团结、战斗、胜利,他的音乐带给疫情中的人们一种无法比拟的正能量。在疫情期间,有这么多值得致敬的逆行者,包括医护人员、城市服务者、社会志愿者等等,他们都是值得我们歌颂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