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一案双查”,依法从重处罚 杭州日报 什么是“断卡”? “断”,指的是切断境外诈骗集团的“信息流和资金流”;“卡”,不仅包括手机卡、银行卡,还包括虚拟运营商的电话卡、物联网卡,以及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账户。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电信诈骗案件高发,犯罪分子通过很多看似正常的手机、银行账户等作为掩护,导致警方追查的难度陡增,受害人追回损失更是难上加难。“断卡”,正是要切断这些不法用途的手机卡、银行卡、第三方账户。 昨天上午,杭州警方举行“断卡”行动通报会。据通报,自10月10日全国开展“断卡”行动以来,杭州警方共打掉银行卡、手机卡涉案团伙48个,侦破案件460起,抓获嫌疑人550余人,纳入惩戒名单500余人,收缴银行卡、手机卡等1500余张,有力打击了贩卖“两卡”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要“断卡”,首先得知道是谁在办卡。 前不久,在杭某高校的几名学生跟着一个学长,前往某电信营业厅办理了多张新的手机卡。新手机卡申领到手后,这些学生又通过新号码,前去办理了网银,领取了U盾,并统一设置了账号和密码。每办好一套手机卡和网银账户,那个学长就会给学生一点费用,再带他们去吃饭、唱歌,算是“辛苦费”。然而,办卡的学生很快就收到了账户被公安机关冻结的短信,他们开始慌了。他们原以为,这些手机号码和网银账户回头注销就可以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可等着他们的,却是拱墅警方的调查。 原来,那个带着学生去办理手机卡和网银账户的学长,竟是电信诈骗灰色产业链上的“校园代理”。此人将学生办出的手机卡、网银账户等,加价卖给所谓“上家”赚取利润。一级卖一级,卡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截至目前,警方已对8名涉案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共串并全国案件49起,涉案金额1100余万元。 除了在校学生,还有部分务工人员也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赚钱。萧山某电信营业厅员工向萧山警方报案称,有数人前来办理电话卡,疑似电信诈骗分子。警方调查发现,嫌疑人谭某某先后找到多名在萧山、南京等地的社会闲散人员,通过办卡、转卖、收卡等环节,将40元一张的电话卡以330元至400元的价格转卖到诈骗分子手中。不少办案民警反映,与那些前去办卡的人沟通后,不难发现,他们内心其实都清楚,办出来的电话卡和银行卡肯定不会用于正途,但在蝇头小利面前,他们往往还是丢掉了底线,忘记了这是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 杭州警方表示,对涉案较多的电信和银行营业网点,采取通报、约谈等手段,推动限期整改;对问题突出的虚拟运营商、代理商和银行营业网点、支付机构等部门,按照“一案双查”制度,严肃追责问责,依法从重处罚,通过“杭州防诈骗”微信公众号向社会曝光;涉及企业内部人员,实行“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将纳入惩戒的人员信息公开向社会曝光,达到“惩处一个,警示一片”的效果,提高惩戒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