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 “遗体捐献,无私奉爱,助学促研,良师永志”。这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门口矗立着的“无语良师”纪念碑上,刻着的第一段碑文。此外,上面还整齐排列着一个个名字,那是遗体捐赠者的名字。为了医学事业和人类健康,他们无私燃烧出自己最后的光芒。 最近,这块庄严的“无语良师”碑又会新添一个名字——乐琳,她的生命被定格在了这个春天。回想起妻子弥留之际的点滴,乐琳的爱人动情地说:“感谢朱强荣队长的联络和帮助,我终于完成了她最后的心愿。” 热心助老送餐,没喊过一句苦累 乐琳的家在西湖区西溪街道花园亭社区。向来热心的她在2016年成为了一名社区助老员。每天早上10点,她会准时出现在社区老年食堂,拎起餐盒骑着电瓶车挨家挨户给老年人送餐。 有时,订餐的人比较多,需要上上下下爬十几次楼,她清瘦的身影和巨大的餐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不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刮风下雨,她都会准时地把餐点送到老人手中,从没听到她说过一句怨言。 社区书记看她日渐消瘦,关心她说:“如果身体不允许一定要提出来,千万不能硬抗。”对此,她总是笑着回应:“放心,我可以的。”这时,大家都不知道她其实是一名胃癌患者。 直到去年下半年,细心的同事发现了她胳膊上的留置针,便问起身体状况。她只是有点为难地说了一句“不太好”,再追问下去,她便避而不谈。 去年,在“最美西溪人”的一次宣讲会上,社区居民朱强荣作为2006年省卫健委任命的首位角膜义务劝捐员、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生命之舟服务队副总队长兼协调员,讲述了遗体捐献志愿者的事迹,科普关于器官捐赠的理念。乐琳深受感染,那时就默默作了决定,要遗体捐赠,让自己的生命通过另一种方式延续,更希望能为医学研究事业做点贡献。 自知将不久于世,决心捐赠遗体 今年1月,在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门口,朱强荣碰巧遇见了乐琳,她正骑着电瓶车准备给老年人送饭。 “朱老师,我想做捐献,手续该怎么办?”看见朱强荣,乐琳特意停下脚步打招呼。 “感谢你的支持和大爱。你这么年轻,还早呢!到那时候再来问我,别急。”朱强荣回复道。 乐琳笑了笑,轻松地和朱强荣道别。没想到,几天后,朱强荣的手机铃声响起,是她虚弱的声音:“朱老师,我感觉快不行了。能不能辛苦来我家一趟,我们聊聊遗体捐赠的事?” 这时,朱强荣终于了解到,她已是胃癌晚期,前几天在送餐时为避让行人不慎摔倒,肩膀处骨折,只能卧床在家,病情急转直下。 1月18日,朱强荣来到乐琳家,未曾想时隔几日相见,心情竟是如此沉重。为了尽可能少地占用她休养的时间,他马上进入正题,和乐琳一家三口详细讲解了捐赠流程和相关细节。听完后,乐琳点点头,轻轻地说了句:“好,能捐的全部捐献。”她的丈夫和儿子表示,尊重她的选择。 办理完登记手续,她露出了一丝释然的微笑:“这是我最后的心愿,现在我放心了。身后事就拜托你们了。”此时,丈夫一句话也说不出,唯有上前紧紧握住她苍白的手。 离开这个家前,朱强荣安慰他们说,有任何困难、任何事情都可以微信上跟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