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大梁的“福星天使” 当天下午,李鹏泽正式上岗,负责整理包裹和给隔离户送东西。隔离户采购的物资往往包含了一个家庭数日的吃食和日用,很重也很难搬。 “有时还会碰上10箱矿泉水、50斤大米这种‘硬骨头’,我们一共就3个男社工,要管的事情很多,忙都忙不过来。”李鹏泽到来前,这些物资只能由女社工们配送。 李鹏泽到来后,女社工们再也不用拖着50斤大米,拎着几十斤的油在小区里艰难地行走了。 一个口罩、一个护目镜、一双一次性手套,李鹏泽戴上“装备”就开始忙了。 小包说,李鹏泽的挑货速度很快,她整理一地的货物要花上一个小时,而李鹏泽只要十来分钟。 李鹏泽有着强大的第六感,他总能准确、迅速地挑出一些“特殊”的包裹:家里有老人的、有小孩的、被隔离的、特别难搬的……他说这样的包裹很好辨认,看他们买的东西就行了,还有些订单上直接写了备注,“家里没奶粉了,有小孩,急用!” 李鹏泽向小包“显摆”:“这就是我的职业优势。” 小推车是唯一的运载工具,李鹏泽把包裹搬上推车,再跑步将车推到每幢单元楼下,卸货、进电梯、挨个送上去。货多人少,李鹏泽觉得效率还是有点低,“人家一大早买的菜,我总不能下午才送到吧,那人家中午吃啥呢?” 为解决隔离户可能存在的“燃眉之急”,他决定推两辆推车,一手推一辆,用臂力控制住方向。还有时,东西实在太重了,李鹏泽就索性骑上电瓶车,再拉上推车,往地下车库里走。 小包看到垒得尖尖的包裹,担心李鹏泽吃不消,便拎上几个要帮忙。可才走了一半路,李鹏泽就从身后追了上来,“截”下了小包手中的包裹。“姐,我干得了的,我不干谁干?放心吧,你做你的工作。”他说。 “我们女社工们都‘解放’了,好几次我们要帮忙,他怎么说都不让。”小包告诉记者。 时间长了,小区的女社工都开始叫李鹏泽“福星天使”,虽然这个称呼似乎并不符合他黝黑、壮实的外表,但张杰觉得,李鹏泽的出现让社区的隔离配送压力减轻了许多,一人挑起了大梁,是个“福星”。 其实,给隔离户送东西这事,李鹏泽的心里也不是没打过退堂鼓。 当过4年兵的李鹏泽,自信身体素质比大部分人要好,“万一感染了,我也没和家人住,大不了就在房间里隔离吧,他们家里都有小孩,这事不能让他们去做。” 隔离户最多的时候,李鹏泽每天早上7点下楼,晚上21点左右才回到家中,没出过小区,但手机上显示的步数却有一两万步。 一碗汤圆,让他找到了家的感觉 元宵节那天,李鹏泽送完所有包裹已是晚上9点多,这是他31年来过得最辛苦、最冷清的一个元宵。小区门口的马路上空旷、寂寥,他望着远处的路灯出了神,突然很想念在河南的父母、姐姐和妹妹。 来杭州一年,李鹏泽从没见过这样的景象。“会好的。”他给自己打气。 回家时,李鹏泽看到门把手上挂着一份便当,摸了摸,还热乎着。这是一份刚煮的汤圆,李鹏泽尝了,芝麻馅的,特别甜,他知道这肯定是楼上哪位大姐做的。自从他做了志愿者,楼上好几户大姐都担心他忘记吃饭,每天给他做了好吃的,挂在门把手上,有时还会挂些日用品。没人留下过名字,大家心照不宣。 “要不是这次疫情,我压根就不认识邻居们,也不认识那些社区的工作人员,大家都是很好的人,我感觉好像自己在杭州也有了个家…… ”李鹏泽说没人能明白他那晚的感受,那是光用“温暖”“幸福”是形容不了的,是真切的善意。 李鹏泽已经记不清为多少户邻居送货上门了,那段时间,业主群里常有人艾特他,给他点赞,邻居们喊他“小李”“小胖”。 李鹏泽觉得,在这个城市中,肯定还有比他热心、善良,比他更奋不顾身的“小李”,一场疫情,让一些事情改变了,但仍有一些事情还保持着原样。李鹏泽很想看看可爱的邻居们,逛逛呆满了一年的杭州城,希望摘口罩的那天尽快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