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16年前的一个冬日午后,正在家中待业的俞莉娜随手翻开了都市快报。职场·生涯版面上,一则小小的边条新闻《论坛经济催生新行业 速记员供不应求》引起了她的注意。 论坛经济催生新行业 速记员供不应求 据《北京晚报》报道,使用速记机现场记录的速记员最近大有供不应求之势。按北京市场的价格,速录一小时收费为150元至200元,一个成熟的速记员日进千金不成问题。 点评:老话说360行,行行出状元。近年来,一些陈旧的职业正在逐渐消失,然而它们的功能却被一些新瓶装旧酒的职业取代。即便是“老行业”,只要符合当前市场的要求,总会有老树发新枝的机会。而另外一句老话“一招鲜,吃遍天”看来也仍有道理,你的招数不多没关系,关键是要“鲜”。 “这个技术好啊,以后肯定吃香。”没有人能明白当时的俞莉娜有多兴奋。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当时36岁的她找工作频频碰壁,正在发愁自己能干什么。 这个机会犹如一束光,照亮了她的生活。 16年后的今天,俞莉娜带着一支20多人的速记“娘子军”,成为阿里、网易等互联网公司的“御用”速记团队。 眼看着阿里从华星大厦的一幢楼发展到拥有滨江、西溪两大园区,也见证了阿里人为每一次大事件所召开的大大小小会议,更感受到杭州在G20峰会后迎来了各种大型会议的高光时刻,这让她更忙碌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多的业绩和成就感。 速记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打字机来提高打字的效率,做到和说话同步记录下文字信息,比如现场直播中能够立即出现字幕,嘉宾演讲结束就有了文字实录。 这是一个幕后英雄式的岗位,最基本的要求就一个字:快。 上天和她开了个玩笑 1967年,俞莉娜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是衢州一家企业的工程师,这个健康又爱笑的姑娘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给家里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好景不长,3岁的俞莉娜因病毒感染患上小儿麻痹症,最终导致双腿残疾,必须借助拐杖才能站起来。 上天和俞莉娜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她拼尽全力想要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一路走来,是家人给了我最大的安全感。”俞莉娜说,身体有残疾的孩子,往往是两个极端,要么被父母放弃,要么被父母宠爱,而她很幸运地成了后者。父母在尽一切可能给她看病的同时,不忘教会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和人生。 最重要的是,他们从没放弃让她读书。 要知道,对于双腿不能站立的俞莉娜来说,最基本的上学之路都异常艰难。上下学必须由父母接送,为了在学校时不上厕所,她都不敢喝水,早餐以吃各种炒饭为主。 在父母和自己的坚持下,俞莉娜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时间,一步步实现了大学梦,考上了浙江财经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后在学校老师的推荐下,她进了父母所在的公司,成为财务部门的一名员工。 每天和父母一起上下班,工作和生活都开始迈入了正轨。“要是就这样过一生,也挺好的。”俞莉娜心想着。 36岁自学速记 创业当老板 凭借着熟练的专业知识和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俞莉娜从普通职工做到了财务部门的小负责人,平淡但不平凡的日子过了12年。 2003年,父母退休,回到富阳老家。由于在衢州没有人照顾,俞莉娜决定跟着父母回去。“那时候想着,我有上市公司财务的背景,怎么说也能在富阳找到一份工作。”俞莉娜说,没想到自己还是太乐观,很多公司肯定了她的业务能力,但一看到她是残疾人都婉拒了。 那一年,俞莉娜36岁。很多人说35岁已到中年危机,经不起折腾,但她不信这个邪。 “说到这里,真的要感谢你们都市快报嘞!”俞莉娜爽朗地笑起来了。原来,正在她琢磨着自己还可以做什么工作时,快报上一篇豆腐干大小的、介绍速记行业新需求的文章引起了她的注意。 认真思考后,她觉得自己喜欢,也适合这份工作,于是就订购了速录机和培训书,开始在家自学。钻研了大半年后,她感觉完全可以成立一家速记公司了。 2004年,俞莉娜的速记公司“金手指”诞生。 刚开始,她既是老板又是业务员,不停地做宣传推广。“出门不方便,我就让网络帮我。我胆子大,尝了网络推广的第一口水。”俞莉娜也做了很多功课,通过互联网查找一家家公司的网页,底下留着电话的,就一个个打过去,推销自己的速记技术。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是在富阳,一些人来咨询,一听到要去富阳就有点退缩了。”3个月后,俞莉娜索性就把公司搬到了杭州。 耐得住寂寞 经得起诱惑 速记最基本的要求就一个字:快。快到什么程度?1∶1,即1个小时的语音, 1个小时转成文字。 这样的技能,是需要坐得住冷板凳才能获得的。“不停地练习,每天6.5个小时,持续6-9个月时间才能有基本功。”现在,公司里包括俞莉娜在内,清一色的“娘子军”。有一位员工2006年大学毕业跟着俞莉娜,做了13年速记员,从小姑娘变成了两个孩子的妈。 这份工作还要求放开手管住嘴,和客户的合作都要签署保密协议,对方拷贝后当面删除一切记录,有些保密规则高的会议,直接使用对方的电脑。 除了耐得住寂寞,还要经得起诱惑!这又怎么说?速记员的工作环境大多是在嘈杂的现场,精神必须高度集中,因为有些人吐字不清晰,有些人语速特别快,还有人习惯中英文混着来。 前段时间,胡歌来杭州宣传电影《攀登者》。俞莉娜团队里的一个姑娘跟着一天跑了5个场子,从早到晚,在粉丝疯狂的尖叫声中完成了记录工作。 创业16年,目前,俞莉娜的速记业务遍布华东地区,连同行都在感叹“能坚持到现在,她很不容易”。如今,杭州市面上大大小小的速记公司也有不少,但她的“金手指”是创办比较早的,也是行业内规模较大的。 除了提供速记服务,目前,这群“娘子军”还有速记培训和相关设备销售的业务。“浙江一半法院的速记员,都在我们这里培训。”俞莉娜说,她们还与全省15个职业技术类学校达成合作,把速记的岗前培训变成了学校实践课。 成为阿里的“御用”速记团队 这些年在杭州,政府会议、电视节目、网站直播,到处都有“金手指”速记员的身影,这让俞莉娜很开心。 不过,最让她感慨的要数和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快节奏的互联网公司,开会效率高,会议记录的要求也高。”俞莉娜说,公司成立的第二年,阿里就找到了她们。 2005年第二届中国网商大会,“金手指”做了网络文字直播。“当时马云的头衔是阿里巴巴的CEO,他和雅虎联合创始人杨致远、经济学家张维迎进行了一场谈话。” 后来,“金手指”和阿里的合作就比较多了,也见证了阿里人从华星大厦的一幢楼搬到了滨江园区,又有了西溪园区。现在,她时不时还要去一下蚂蚁Z空间做速记。 为了今年的双11,阿里内部各个部门从上半年就开始开协调会议。“这样一个大节日的背后,是无数人的辛苦付出。”俞莉娜不禁感慨。 今年的云栖大会,不是程序员,也不是主办方工作人员的俞莉娜,拄着拐杖在会场奔波了3天,对大会的每个细节如数家珍:逍遥子(张勇)很有亲和力,在主论坛发言时,会场外都挤满了人;阿里云自主研发的芯片叫“含光”,名字还有点诗意…… 更多的技术词汇,她脱口而出:新零售、云数据分析、自动驾驶、物联网终端、云原生开发者…… 作为杭州残疾人企业家联合会的秘书长,今年1月,俞莉娜带着30多位残疾人企业家走访阿里,听着阿里企业文化和发展历程的介绍,往事一幕幕闪现在她的眼前,“不得不说,阿里人做事的一些风格和态度影响了我,以及我的公司。” G20后业务增了不止一倍 一次大事件能够顺利圆满完成,离不开无数次的会议记录。 G20杭州峰会,也有俞莉娜和团队的身影。其实早在这个国际性会议召开的前一年,杭州的各项准备工作就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每一次关键性会议都需要记录。 让俞莉娜没想到的是,G20杭州峰会后,她更忙碌了。 因为杭州的大型会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端,公司业务增了不止一倍。 G20杭州峰会的主会场国博中心,也成了俞莉娜和团队经常打卡的地方。“现在一个会议,召开的时间也是越来越长。”俞莉娜深有体会:以前一个会也就半天时间,最多一天,而现在,很多会议都是3天起,主论坛外还有分论坛,流程很多。 有一组权威的统计数据,今年还没结束,国博中心就已经举办了35个2000人以上的会议,迄今完成超过5000场次的会议接待。比如,12000人的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10000人的2019云集“super石榴节”、8000人的第六届中国(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 另据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的一项统计数据,2018年发布的全球性会议城市排名中,杭州跃居全球第97、亚太第21、中国内地第3,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另外,会议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了。以前可能只是几个大的方向,比如时政、财经、医疗;现在会有很多新领域,细分到网红直播、区块链、建筑BIM、跨境电商、女性创业、科技金融、环保听证等。 “业务多了,我们的压力也大,更要与时俱进。”俞莉娜说,有时候她们也会借用一些实时语音转化的科技手段,“但我不认为人工智能会完全取代我们,至少现在不会,这些科技手段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怎么可以更好地传达每一句话,而不只是简单记录。” 爱上自驾游和轮椅马拉松 工作之余,俞莉娜很享受现在的生活。 2010年,她成为浙江省首批C5驾照的拥有者。经过改装后的车子,油门和刹车都可以通过手来控制,这一下扩大了俞莉娜的生活半径。 “近几年,我每年都会跟残疾朋友们一同出去自驾游。”俞莉娜说,她已经自驾去过30多个国家。“东南亚国家直接开车去,欧美国家,我们会选择坐飞机抵达,再租车自驾。” 去年,俞莉娜还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场马拉松——杭州“跑过风景跑过你”小马拉松。直到现在,她都记得当时的场景:那天是周日一早,沿湖沿街的围观人群很少;在奔跑的路上,没有人说话,安静中,她听见身边人的轻微喘息声,除此之外,四周只有齐刷刷的脚步声,有力且清晰。 “这是多么美丽的旋律啊,像诗、像歌、像流金岁月里轻轻的叹息!我双臂划动的节奏似乎很快与他们的脚步节奏融为一体,那一瞬间我恍惚了,感觉这就是我自己的脚步声!” 7公里、46分钟,人生第一场马拉松完成后,她激动地发了一篇小短文来庆祝。 现在,每周轮椅跑步的同时,俞莉娜还加入了朗诵团、合唱团,周末还要回富阳看望父母,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从都市快报资料库里找到当年那则改变她人生的小稿子,俞莉娜眼泪都出来了,她说:“像一首歌里唱的一样: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