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记者 高华荣 昨天,读者金先生给快报85100000打电话:我们社区有个82岁的蔡师傅,为大家修雨伞,不收钱的,已经五年了。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收钱,他说钱是可以花完的,精力是无限的。 记者高华荣核实报道: 我从地铁人民路站出来,跟着金先生的引路,左拐右拐地就走到了蔡师傅所在的太平弄社区。 蔡师傅全名叫蔡顺敏,昨天的气温是标标准准的深秋初冬,一踏进他的“工作室”,我就被正在猛烈吹风的电风扇吓到,“不吹不行啊,这里靠公园,蚊子太多了。” 小小的一间房,塞下了两个“工种”,蔡师傅负责修伞,还有位师傅定时出现磨刀磨剪子。 齐刷刷的雨伞们,代表着蔡师傅的工作量,但都比不上他的工具吸人眼球:一个废弃的衣架,被他加装了三个“盘子”,成为开放式的置物架不说,上头还能牵出一个灯架。这套组合装还没完,蔡师傅的工作台是一个废弃的床头柜,在中心钻了一个大洞,边上又有一个小洞。一上手,就知道为什么这么设计了——分别方便插入伞柄的头尾两个部位。 这一切,都是出自蔡师傅的设计,不愧是个改装高手了。 蔡师傅说,20多年前,还在齿轮箱厂工作的他,结识了附近一家修伞铺的店主,大家越处越好,“他就喊我舅舅了。”两人关系好到一起去上海进货买零件,顺便“偷师”成功。 前些年退休后,蔡师傅开始了修伞事业 的“第二春”。先是在社区里的车棚摆摊,除了小区的邻居,附近居民也纷纷赶来。来不及,他就接单后带回家里继续修。 今年5月,蔡师傅才搬入了社区特意为他准备的这间“工作室”。有了固定的驻点后,业务量飙升,“5月搬过来已经修了100多把,最多的一天修了12把。” 除了惜物的老辈人,也有许多时髦小年轻光顾蔡师傅的修伞铺。 “那个伞一看就很好,要两三百的。”蔡师傅拿出一把漂亮的薄荷绿雨伞,这把短柄伞的握柄掉了,蔡顺敏指着蕾丝花边跟薄荷绿的配色说,“然后我就给配了这个淡粉色的握柄。” 对于蔡师傅的两个儿子来说,爸爸搞的这个副业,既有乐趣,又交到不少朋友,所以全力支持。 “大夏天的,他老伴还会煮好茶送过来嘞!”金先生跟蔡师傅是邻居,因为修雨伞这事,两人越聊越熟,闲下来的时候,就爱跟蔡师傅边聊天边看他干活。 金先生退休后,喜欢写些文章,也写过蔡师傅修伞的不易:修伞看似简单的一个活,可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如果碰到中盘坏了的话,非得拆下全部骨架,才能修复。蔡师傅戴着老花眼镜,弯着腰,手里反复变换着钳子、剪刀等工具和零件,小心翼翼一步一步进行。拆、装,每个环节和动作他都尽力做得既不剪破伞布,又防止自己的手指受伤。 不过,时间长了,在修伞的过程中又与金属物打交道,磕磕碰碰,双手难免会发生皮破出血的事。一次,刚修理完一把大号直柄伞时,由于其材质好,弹性足,轻轻一个动作,立即打开了。一不小心,蔡师傅左手一根手指与其相碰,半片指甲被掀起,鲜血直流,疼痛难受。回到家里用创可贴一贴就了事。过了几天,又坚守在心爱的岗位上。 因为修伞,蔡师傅还跟许多清洁工成为了好朋友,大家会顺手送来一些可以用来修补雨伞的材料。蔡师傅保守地说,捡了七八十把旧伞了,各种零件拆下来少说五六百件,都整理好放在箱子里,待修伞时备用。 “你看这副手套,就是他们送的,他们看我手上这副破了特地送来的。”修了五年多,很多人提出要给钱,蔡师傅都没收,“我不搓麻将不抽香烟,钱也用不上,就欢喜这样搞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