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巷铁娘子” 爱国卫生运动的“接棒人” ——上城区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党委书记曹琛 2020年1月24日是大年三十,原本应该同家人一起张罗年夜饭的曹琛,一大早就来到社区办公室。疫情之下,每天都是一场战斗,入户调查、设卡、管人、服务,“连轴转”才是日常。 疫情发生后,曹琛接过爱国卫生运动的“接力棒”,把“健康”放在首位,带领全体小营巷人打响了一场新的爱国卫生运动: 小营巷社区坐落在老城区,道路错综复杂,辖区有30多条小巷子。为有效防输入、防输出、防扩散,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曹琛连夜绘制社区防疫地图,破解社区小巷小路多、管控难度大的问题,带领着社工们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大封闭管理,形成社区、业委会、物业、辖区企业和志愿者“五联”的社区联防联控机制。创新推出“一人一卡、一户一表、一楼一册”管理,将每户的家庭人员构成、出入时间、去向轨迹等情况登记在一张表上,每栋楼的居民登记表装订成一册,实践过程中成效显著。 同时,开发“网格果果”线上填报登记小程序,首创信息化手段采集信息,实现零接触,信息速录,确保数据实时更新,有效提高管控水平。 针对小营巷社区老旧小区众多、人口密度极高的特点,曹琛创建社区“微网格”服务机制,推行居家隔离人员“一户一群”管家式服务。线上联动辖区企业迅速开发社区数字化防疫平台,利用大数据方法采集管理居民信息,实现分类精准。线下对社区1万余位居民开展地毯式摸排,为全体居民提供24小时全天候贴心服务。 她寸土不离守护社区,为居民提供“宅急送”服务、陪同老人就医、为志愿者送暖心夜宵、帮助居民维修居家设备……楼道、隔离点、卡口,到处都有曹琛的身影。 曹琛用她的责任担当和日夜坚守,创下了居民无一人被感染、无一人有恐慌、无一人不配合的辉煌“战绩”。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辖区困难家庭、高龄独居老人等1000多名特殊人群在疫情期间都得到了贴心服务,无一人生活受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曹琛每天处理电话超过100个、工作时间超过14小时,居民们称她为“铁娘子书记”。 “事实上,在疫情期间,我们这里的居民很坦然、很淡定,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方式,守得住自己墙门内的一方天地。”曹琛聊起自己的辖区,如数家珍且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唐代名相李泌就住在小营巷,那时就开凿水井保护水源。后来毛主席来视察,让小营巷成为全国爱国卫生的一面旗帜。” 对曹琛来说,“红巷”这面旗帜,是精神也是责任,要继承也要创新。今年,曹琛的目标是,建立“红墙门生活共同体”,老旧小区的“微更新”是硬件的提升,软件也必须跟上,“我们要把老墙门中那种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红色基因保留下来。这是‘老宝贝’,是老底子的杭州精气神,是灵魂。”曹琛信心满满,“做大事,要有天时地利人和,而这些,我们都有。” 小营巷社区0.3平方公里,有居民3600多户,1万多人。“我每天都要在社区里转上几圈,社区民情民意都是这样转出来的。”曹琛走在路上,时常有大爷大妈们跟她打招呼。和其他社区工作一样,“人”的工作最难做。“我们的工作,无外乎开门七件事,繁琐但需要耐心和细致。别人跟你扯着嗓子喊,你不能也这么喊回去。”她和团队有着自己的工作方式,大到社区制度的建立小到穿着打扮,“上门做工作时,你总不能踩着高跟鞋、化着精致的妆容吧。” 心中装着居民的好干部,荣誉也接踵而来。全国“城乡社区抗疫巾帼先锋”、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浙江省千名好支书、万名好党员……“荣誉是集体的,是‘红巷’这个平台的。作为‘当家人’要有敬畏感。”这种敬畏感,来自对荣誉的宠辱不惊,来自对居民的责任心。 记者手记 崔医生、任老师、曹书记,除去这职业,也许她们任何一个人都是普普通通的邻家大姐姐。而冠上这职业,就是一个个闪闪发光称呼。 这些称呼的背后,无一不浸透着她们精湛的专业技能和杰出的职业素养,向世人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女性对职业的敬畏与尊重。 在采访中,她们不约而同说过两句话——“我没什么可写的,都是应该做的。去写一写那些更优秀的人和事吧。”“这些荣誉都是属于团队的、是平台的,是大家通力合作的结果,不是我一个人能获得的。”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爱病人,爱学生,爱居民,爱职业,她们愿意默默地,成为一颗螺丝钉。静水深流,这种“默默”,是一种力量,是以睿智、果敢、干练、高效扛起救治者、科研者、指挥者、组织者、建设者的职责,是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安全,维护着社会的有效运转,铸就了不可或缺的“硬核”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