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远方、内心的三尺讲台 ——采荷中学英语教师、援疆教师任康平 2018年8月30日 星期四 ……当班主任介绍由杭州来的任老师上英语课时,掌声响起,34名孩子黑黑的脸蛋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孩子们好奇地看着我,一开口用英语介绍自己,用英语介绍美丽的杭州时,掌声再次响起。看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援疆支教四个字的意义在那一刻驻留在了我的心底。 这是任康平老师20多万字的援疆日记第一篇,是500多天支教历程最朴实的记录。 任康平,杭州市采荷中学一名英语教师。偶尔得知儿子所在学校刚刚退休的校长援黔、化学老师援藏,他们的行动感染着任老师,从此支教的种子埋在了心里。“我还想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想经历不一样的人生。”任老师说。 一年半里,她跑遍了阿克苏市大大小小76所中小学,进行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交流近50场次,听评课100多节,一对一帮扶教师达70多位。“不是在下乡,就是在下乡的路上。”每周下到市级、乡级、村级中小学薄弱学校推门听课、随堂检测、“一对一”评课指导是任老师这些教研员们的常规工作。 “条件越是艰苦的地方,渴望改变的意愿就越强烈。”阿依库勒镇克阿克提坎小学,校门口只有一条望不到头的狭窄乡间公路,公路对面是看不到尽头的核桃树林,四周除了果园就是田地。“几位比我儿子大不了几岁的男老师,就住在学校一间由教室改造的宿舍里。他们每周到巴扎(维语‘集市’)上或镇上买够一周的菜,学着自己做饭。”就是这样一个只有6个教学班的学校,是孩子们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一隅。年轻教师们说:“再艰苦的条件我们都能克服,现在就是要努力学习怎么上课,怎么上好课。”任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一年半来,她积极发动后方学校的同事、学生及爱心人士筹集资金与上万件衣物、文具,分别捐给英吾斯坦等13所中小学的孩子。“任老师有一个小小心愿,就是想帮助他们建一个小小阅览室。希望维吾尔族孩子们能通过阅读,提高学习国语的兴趣,通过阅读走进一个个不一样的世界,通过阅读拥有更广阔、更灿烂的人生。” “援疆就是援自己。”感动与被感动的瞬间永远地留在了心里:在依干其乡中心小学门口,有个维吾尔族孩子看到任老师就扑上来紧紧拥抱,“老师我认识你!”在十五中学的走廊里,几个女孩子围着她说:“任老师,你别回杭州了,把我们带毕业吧!”在简陋的宿舍旁,青年教师拉着她请教教学问题;在教研中心办公室里,当地教研员们不分昼夜加班工作的身影;在偏远学校,维吾尔族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 什么是教育?正如德国哲学家思贝尔斯所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在25年的教学生涯中,任老师也是以这样的理念去影响和帮助学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