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彻底打通信用大数据? 杭州“城市大脑”数字化治理能否在长三角全面应用?
都市快报讯 2020年,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进入关键之年,接下来三省一市会在哪些方面着力,全体“长三角人”都很关注。
近日,都市快报“云跑会·谈谈‘新’”特别策划栏目,连线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杭州市委员会主委罗卫红,听她来和大家聊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进展、新理念。
都市快报记者:信用长三角建设,在推进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为何如此重要?目前进展如何?
罗卫红: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同样需要信用的基础支撑。信用长三角建设肩负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跨区域“信息共享、监管共为、市场共育、规制共建、品牌共铸”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目标和探索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的重要助力,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和现实意义。也只有有了信用的支撑,三省一市各项合作才能更容易顺利推进。
2016年,国家发改委批复长三角地区创建全国首个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2018年,各方确定了加快推进区域信用制度、联合奖惩、信息共享和信用服务四个方面八大专项任务。
2019年,长三角区域信用一体化被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其中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共收集了长三角地区1.55亿自然人和315万户企业的信用信息,月均查询量1150万次以上,三省一市政府部门也都搭建了各自辖区内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公共领域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应用。
都市快报记者:推进信用长三角建设,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对此您有何建议?
罗卫红:目前,长三角征信体系建设仍然存在覆盖不全面,公共领域信用信息共享推进缓慢,尤其是能够体现企业真实经营情况的税务、水、电、气等信息获取困难,“信用长三角”在制度标准、信息互通、信用监管、市场发展等方面仍存在许多碎片化问题。
我认为,加快实现区域信用规制“一体化”,当下首先要做的是统一标准。建议统一三省一市社会信用体系的信息目录、奖惩依据、奖惩手段等制度标准。同时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红黑名单认定和惩戒制度,在公共服务、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管理、全域旅游、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逐步探索建立统一的行业信用监管制度,并逐步扩大到其他行业。
长三角地区信息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加快实现区域信用“一体化”,要发挥好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优势。我建议在长三角地区建设区域信用大数据创新中心,作为第三方托管机构来处理区域信用信息,对长三角区域信用数据进行归集、处理、利用(如公示、查询、修复),率先构建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应用体系。
在执行监管环节,我认为要统一行业红黑名单认定标准,建立红黑名单发布、退出机制,梳理制订联合奖惩措施清单,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
同时要做好信用服务,建议构建长三角征信大平台,成立长三角征信机构联盟,推广杭州在城市大脑建设实践中开展的舒心就医、便捷泊车、亲清在线、街区治理等信用惠民应用场景,培育提升服务机构产品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