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与患者 接触最多、最危险的群体 在隔离病区,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人,很多治疗的实施都需要护士来完成,尤其是重症病区,患者所有的护理几乎都依赖护士,包括饮食、大小便、气道管理,一刻都不能离人。如果是重症监护室里,病情危重的病人,护士还要随时监控各种监护设备的情况,要为患者进行补液等专业操作。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由于资源、人员的紧缺,护理人员们往往付出更多。 特别要说明的是,护理人员中,除了“姐妹”,还有“男护”。像浙大邵逸夫医院,支援荆门单独组建的35人呼吸危重治疗团队中,有16位护士,其中11位男护士,5位女护士。 昨天,快报记者连线几位援汉护士,了解她们在一线抗疫的真实情况。 推荐阅读 意大利封锁11座城镇 两位浙江老乡介绍当地情况 薪酬提高两倍 关爱医务人员"暖心十条"出台 因为疫情成就一段爱情 朋友圈中那些关于爱的事 婚礼取消了 杭州小两口把办婚礼的钱捐给了医院 “病毒迟迟不转阴,我给妻子打电话立了遗嘱” 护目镜很容易就沾上水雾 我“叶一针”的名声怕是要毁了 叶蕾:浙江医院ICU护士。浙江省第二批援武汉医疗队队员。支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对叶蕾来说,早就没了几月几号、星期几的概念,只有白班、夜班、休息,再白班、夜班的轮回。 叶蕾是重症组的护理副组长,前阵子,防护物资不够用,节约防护物资的方法就是把每次穿上防护服后的工作时间拉长,原来4个小时一班,变成了6个小时一班。 “如果是早上9点到下午3点的班,需要6点30左右起床,不敢吃稀饭,也不敢喝牛奶喝水,7点半出发赶到医院开始各种准备工作。我们都会在里面穿上安心裤,然后严格按照防护要求穿上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因为这一套穿上之后,是整整6个小时。” 叶蕾曾获浙江医院护理技能大赛第一名,扎针又稳又准,人称“叶一针”,但穿上防护服,扎针难度大大增加了。 “有时候护目镜很容易就沾上水雾,到后面,只能看见一个模糊的影子,非常妨碍视线。”可是,就在这种情况下,该给患者扎针还是得扎针,该给患者翻身,还是得翻身。叶蕾开玩笑说:“我‘叶一针’的名声怕是要毁了。” 不吃不喝高强度工作6个小时,几近虚脱。从隔离区走出回宾馆,漫长而又筋疲力尽,有一次下班回到酒店,她吐到排山倒海,明明已经近十个小时没有吃任何东西了。 “6小时一班强度确实很高,后来防护物资稍稍缓解了,变成了4小时一班,感觉好多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好像很快就过去了!”叶蕾口气是轻松的,但其实就在前几天,组里两位护士都在工作中晕倒了。 这阵子,为让患者的氧饱和度提高,普遍需要采取俯卧位通气,“有个患者180斤,我们几个人穿着防护服搬动他非常困难,一移动就一身汗。”可是看着他来之不易的90%以上的氧饱和度,又感觉一切都那么值得。 很多患者气管插管,不能说话,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护士们又戴着层层口罩,说话也费力。于是,叶蕾她们画了很多示意图,可爱的、卡通的,让交流变得方便,而这并不仅仅是为了交流,更是一种温暖。重症病房里,除了机器的滴滴声和消毒水的味道,也少不了这样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