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2月18日,江干区信访局四级调研员韦长春在疫情防控中因劳成疾,突发心肌梗塞,经医院抢救无效不幸殉职,享年57岁。2月19日,江干区追授韦长春同志“江干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昨天,是韦长春离开的第五天,记者来到丁兰街道勤丰社区,走进韦长春的家,走近他的家人与同事,聆听一个个关于他的小故事。 “父亲话不多 只是踏踏实实做事” “我父亲平时话不多,就是很努力,喜欢干。”一说起父亲,韦玮眼睛有点湿润。与韦玮一起坐在沙发上的,还有他即将临产的老婆和母亲,一家人都沉浸在失去至亲的悲痛中,眼眶红红。 韦玮说,虽然父亲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纪,但依然斗志饱满。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第一时间下沉战“疫”前线,参与丁兰街道建塘苑、赵家苑两个社区防疫工作。每天基本早上7点出门,晚上9点左右到家。 2月18日当天,韦长春比往常回家晚了一点,快到晚上10点了才到家。“洗完澡后躺床上休息时,他跟我说胸很闷,我马上打了120,也给儿子打电话让他去医院,没想到这么快……”说到这里,韦长春老婆哽咽了。 “我到医院只有15分钟的车程,赶到时父亲已经不行了。”而在此之前的大半个月,韦玮与父亲一样时刻奔忙在社区防疫一线,父子俩未曾见过一面。韦玮怎么也想不到,再次见到父亲,竟是天人永隔。 对韦玮而言,父亲是他人生的指向标。 “我爸以前是军人,我从小在部队长大,他一直以军人的作风严格要求我。”韦玮说,当初也是父亲给他报考的社工,“他说,他也是从基层踏踏实实做起,基层最锻炼人。” 就这样,2015年韦玮成为了采荷街道常青苑社区一名社工,负责社区安全。社区工作又苦又累,韦玮也不是没有想过放弃,但每一次韦长春都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他总是跟我说,累、苦,都是一种磨炼过程。要试着多了解居民,多听居民讲故事。” 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如今的韦玮已从一名社工成长为社区党委委员、副主任,与居民的近距离接触多了,他也更能懂父亲曾经说过的这番话的意义。但现在,韦玮只是很后悔,以前没有多留出时间和父亲交流,“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 韦玮有些恍惚,说着说着,用手捂住了脸。 随和、踏实、接地气 是大家对他最多的评价 儿子眼中的韦长春不善言辞,工作中的他又是怎样的? 赵家苑社区书记周栋粱说:“韦师傅很随和,又很劳心。他是做信访工作的,每天忙完信访工作后,他还要再到社区查看。” 周栋梁回忆,疫情期间,韦长春有三次在社区待的时间很久,分别是1月28日、2月5日、2月7日,给社区提出了很多好建议。 “韦师傅在门岗观察后发现,保安对熟人的管控不够严格。也建议我们,给居家隔离户门口封条换成‘福’字,更人性化。还让我们的社工通过微信1对1与隔离户沟通,改变了以往隔离户只能通过防疫电话找到社工的模式。”周栋梁说。 社工袁叶萍说,自从用微信跟隔离户对接后,居民的怨气少了,她们的工作效率也更高了。“居民如果打了四五个电话都占线,第六个电话接通时肯定很急躁了,我们安抚的时间反而更多。现在,我们可以一边接电话,一边回复隔离户微信,偶尔还会视频聊天,彼此间的关系更好了。” 赵家苑社区党总支委员胡志深用八个字来形容韦长春:和气、接地气、有底气。他说:“韦师傅第一次到社区时,很远的地方看到我就跟我打招呼了,一点距离感都没有。我跟他走访入户时,种田、旅游、钓鱼等各种话题他都可以跟居民聊得很开心,很接地气,没有架子。遇上信访问题时,也总能在法理和情理上说得居民服服帖帖。” 建塘苑社区书记陈海勇眼中的韦长春是踏实的代名词。“按照正常流程,涉及到社区的信访件最后被派发到社区处理。但在疫情期间,很多信访件韦师傅都自己默默处理掉,他说,不想给社区增加太多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