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6773亿元,增长18.7% 制图 田兰芳 杭州日报 “一边是客户的回款回不动,一边是供应商又提高门槛要求用现金,我们马上就出现了1000万元的资金缺口。”今年上半年,疫情刚刚好转,主营电网建设的杭州得诚电力公司面对猛增的市场需求量,却因为资金回笼问题,无法扩大生产。这又喜又忧的局面,让公司副总裁刘燕红心急如焚。 庆幸的是,趁着杭州全市深化“融资畅通工程”的契机,疫情期间,得诚电力很快就用5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拿到了“救急款”。 因为疫情,不少企业像“得诚”一样都遇上了资金周转困难。好在随着“融资畅通工程”的大力推进,全市金融系统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有效支援了杭州企业纾困解难、复工复产,推动融资成本持续走低。 刚刚发布的杭州2020半年度经济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6773亿元,增长18.7%——两个数字背后,充分折射出了金融工作的“血脉”作用,其正在持续有效地为全市实体经济造血输血活血。 金融“硬核”助力实体经济 上半年杭州上市公司累计达201家 大力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全面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无疑是今年上半年杭州金融系统工作的主旋律。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市金融发展呈现出“逆势求进”的良好态势。仅截至4月末,杭州民营经济贷款余额就达15921.9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小微企业融资贷款余额合计近7500亿元——小型企业贷款余额6252.6亿元、同比增长9.4%,微型企业贷款余额1215.3亿元、同比增长12.1%。 仅今年一季度,全市金融增加值实现501亿元,同比增长10.4%,占全市GDP比重14.8%,较上年末提高了3.1个百分点。在存、贷款余额方面,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87万亿元和4.51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和18.2%。 此外,融资结构也在持续优化。截至今年6月30日,今年境内外新增9家上市公司,目前杭州上市公司累计达201家,居全国第四位。 2020年,一个极为特殊的年份。回首上半年,“抗击疫情”必然是全社会所面对的共同主题。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在此期间如何让融资更加畅通,更好地服务杭州实体经济?这考验着各大在杭金融机构的责任和担当。 “越是在困难时期,越要与企业同舟共济。”农行杭州市分行主要负责人直言。 上半年,面对全市企业复工复产需求,农行杭州市分行第一时间推出20条“硬核”举措,为企业复工做足先行保障。举措中包含了贷款利率的全面优惠,其中,向重点防疫企业发放的贷款利率最低到了2.05%。截至5月末,该行已为杭州制造业、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受影响严重行业企业发放贷款40.8亿元,向国家级、省级防疫重点企业授信总额200多亿元,新增小微企业贷款48.34亿元。 面对疫情,杭州联合银行则一口气出台了十大惠企惠民举措。截至4月末,该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55.27亿元,较年初增加62.88亿元,共支持28062户小微企业,比年初增加3250户。 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则在全行范围内推进“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活动,针对受疫情影响经营暂时困难的小微企业,主动实行“减息让利”约3500万元。无独有偶,兴业银行杭州分行负责人透露,为最大程度减少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一季度他们主动为130家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减息约3000万元,并免去12000多家企业全年网银汇款手续费…… 为了全面护航企业复工复产,今年上半年,类似上述这样的案例,在各大金融机构当中频频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