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市场战略 拥抱新业态 问:一些外贸企业反映,目前国外订单正从过去的年度单、季度单变为短单、应急单;同时,订单金额也随之下降,大单越来越少,接到的新订单以小单居多。企业如何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黄先海: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增大,必然倒逼一些外贸企业向国内市场转移,毕竟中国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潜能。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刺激国内消费市场,有序引导有条件的外贸企业转向开拓国内市场,实施内外贸一体化,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外订单减少带来的损失。 明文彪:对外贸企业而言,要做好贸易订单的适当调整。现在疫情最严重的区域在欧美,亚洲、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相对较轻,可以对订单区域进行适当转移。同时,考虑到小单、散单增多的实际,可以考虑运输方式的调整,比如外贸企业可以探索共享集装箱模式,减少空箱成本。 兰健:要发挥我省数字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例如跨境电商出口等。同时,充分利用线上会展平台,为重点疫区市场的外贸企业提供在线交易磋商服务,积极促成海外新增订单。 强化政策供给 实施靶向扶持 问:随着一批外贸订单被取消,一些企业面临产品积压的风险,资金压力增加。针对这种现象,政府、金融机构应该采取哪些举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黄先海:针对国内疫情,前期我省已经出台了一批外贸专项贷款。对国外疫情的影响,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研究分析,推出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政策。 兰健:针对一些订单被临时取消或出运后遭拒收的情况,要加强保险产品创新,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同时,积极开展“政府+银行+保险”合作,扩大保单融资规模,鼓励企业积极向保险机构购买货币汇率保险。 此外,为了加强政策供给的及时性,各级商务部门要及时更新企业在手订单、新增订单的实时情况,掌握当前企业境外参展的接单情况。 明文彪:保订单重要,稳企业更重要。 要精准施策、靶向扶持,综合利用财税、金融、退税、信保等手段稳定外贸企业信心,特别是要进一步扩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加大对外贸企业的风险保障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