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2015年6月份,在“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呼声中,即将大学毕业的李白(花名)给自己规划了两个就业方向:手机游戏和智慧交通。 一个造福自己,一个造福人类,最后伟大战胜了渺小。现在的他,联合杭州公交运用大数据来指导线路规划。在他和团队的帮助下,天都城到彭埠地铁站的345路改造升级为杭州首条“大数据常规公交”,日客流量从3000人次涨到上万人次;从杭州市中心的孩儿巷到滨江的彩虹城,经过规划后的113路公交车全程时长缩短半小时,比坐地铁还快…… 因为这些工作经验,同事和合作伙伴说起李白,不再说他是个运营人,而是给了他一个新职业:公交数据线路规划师。而这是过去15年,因为支付宝的出现,催生新职业,影响各行各业的一个缩影。 杭州的公交会说话 李白瞄准智慧交通,和毕业前国家在“十三五”规划里提出的“智慧交通”概念有关。身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李白本能地觉得它有机会。而他来杭州有三个原因:一个是杭州互联网发展迅速;另一个则是离他的江西老家比较近,可以多回家看看父母。 更重要的是,杭州的公交会说话。为什么这么说呢?还记得2016年,杭州市民纷纷打卡506路网红公交车,因为它是杭州第一辆可以刷支付宝二维码的公交车。 现在,每天杭州有一万多辆公交车跑在路上,电子支付乘车的比例超过90%。移动支付带来的改变,不仅省去了人工数硬币的麻烦,还形成了强大的公交数据资源。谁在坐公交?什么时候坐公交?从哪里到哪里?这些大数据形成了杭州的“公交大脑”。 它能清晰地告诉李白和他的团队,最繁忙的公交站点和线路,提前预判出出行高峰和需求,智能调度、优化线路,并增加线路发车频次、调整线路起止站点等。 有了这些数据的帮衬,李白和团队很快迎来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一个月开出一条新线路 去年8月份,杭州首条“大数据常规公交”新345路亮相了。从设站、路线规划到首末班时间的确定,都经过大数据测算,如公交站点不是等距设置,有些路段站点十分密集,有些路段长达2公里都没有设站。经过调整后,在保证运行时间的基础上,客流量大增。 “日客流量从之前的3110人次,到现在已经上万人次。”李白很自豪,乘坐公共交通的人多了,就意味着更多人选择了节能出行。 尝到成就感的李白和团队一鼓作气,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为居住在城北“蓝孔雀”板块的市民们谋便捷。通过实地调查和公交数据大脑的客流分析,他们发现蓝孔雀板块主要的客流中43%为地铁2号线文二路附近的上班族,但这么多的客流却没有一路公交车可以满足大家的出行需求。和杭州公交建议后,一条新的1215(M)路公交线路开通了。这辆公交车从哪里开出,间隔时间是多少,途经哪些站点,李白和团队都进行了合理规划。 今年3月29日,线路开通的当天,李白特意赶到城北去坐了一圈,从花园岗公交车站开出,到地铁2号线三坝站。有人在大关小学申花校区下车接孩子,有人说要去逛城西银泰,还有人去三坝换乘地铁,李白开心得不得了,平时话不多的他忍不住和身边的乘客们聊起了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