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中国人本质上就是农民,这辈子都改不了了!”这两天,你上网时有没有被这样的观点击中?它调侃的是中国人拥有全球最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却始终摆脱不了干农活的冲动。 比如,辛辛苦苦做了个支付宝,结果每天在上面喂鸡、种树;前些年许多人大半夜起床,就是为了到别人的“菜地”里偷几颗看得见却摸不着的胡萝卜;好不容易戒掉云偷菜的瘾,一些人又爱上看李子柒种地,华农兄弟养竹鼠……总之,这届网民对农村生活充满了向往。 上瘾的何止是网民,那些“高大上”的国内科技公司也对“干农活”情有独钟。蚂蚁金服种树,阿里云、华为、网易都在养猪,腾讯不光养猪,还在研究种菜……昨天,在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养猪、养牛、养鱼被摆到了和零售、物流、城市治理同等重要的位置。 先来看养猪。在养猪这事上,中国的效率要远低于其他国家。 从养猪的重要指标“料肉比”,也即每公斤猪肉需要消耗的饲料数量来看,中国的平均数据约为7.82,美国的平均数约为3.97。换句话说,美国猪长一公斤肉,比中国猪差不多要少吃一半饲料。 所以,“降低养猪成本,提高养猪效率”,成了进入养猪行业的科技巨头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在长白山脚下的精气神山黑猪养殖基地,京东数科派了一批程序员和黑猪待了小半年,目的就是实现精准的“猪脸识别”,打造一套人工智能养猪平台。 经过改造后,养猪场多了一批黑科技,包括养殖巡检机器人、饲喂机器人、农业级摄像头、伸缩式半限位猪栏等设施。这些有什么用呢? 举个例子,之前猪场采用的是无差别喂食,猪凭实力抢食,有的吃得多,有的吃得少。现在,每头猪必须要走到猪圈中间的喂食设备前,接受大数据的严格“拷问”,结合重量、生长周期等数据,获得个性化投喂,使得同一栏猪出栏时的体重差异尽可能地缩小。再比如猪圈里安装了一批AI识音器,目的是捕捉黑猪的咳喘,监测猪病情况。 目前,双方合作的AI猪肉已经在京东平台有售。用人工智能来养猪,听上去有点“杀鸡用牛刀”,但从京东和精气神的实践来看,至少目前的投入和产出基本持平,后期随着技术的成熟,养猪的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以京东为代表的科技企业陆续证明,自身在农业领域的探索并不是一时兴起。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在农业与食品科技领域的投资为35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二,虽然总额增长并不明显,但投资数量增长了足足五倍! 他们的介入,让一个现代科技渗透率极低的行业变得更加可控,逐步建立起更高的安全边际。昨天,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就分享了5G和无人机结合种苹果的例子。眼下,在陕西的一些苹果园,果农利用无人机拍摄高清视频,记录和分析苹果的开花情况,就能准确推算出苹果的产量,提前布局销售。 至少在今天,一小部分农民在靠天吃饭和凭实力吃饭之间,能有更多余地选择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