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打造农村
土地流转下姜样本
毫无疑问,今天的中国农村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迁。今年,不管是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段阐释,还是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不透露着一个重要的信号--乡村,有中国更大的未来,那里有一个巨大的发展命题。
从“脏乱差”到“绿富美”,下姜村的蜕变轨迹,或许是这个宏大命题最生动的实践和注脚。
让我们把目光放得更久远一些。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而今在杭州,越来越多的呼声与实践,改变了乡村日渐式微的境地。2011年,下姜村开始大规模实施土地流转,把农民从被束缚了千百年的土地中解放出来,奠定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石。
回望我国改革开放的一路征程,每一次重大制度变革,都不同程度地来源于试点试验,农村改革更是如此。在新的历史阶段,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繁荣发展、农民的全面小康,还是要靠不断深化改革。
早些年,下姜村还是穷乡僻壤,要想改变农民生活,传统的生产模式显然行不通,必须进行产业调整。
加快土地流转,正是下姜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我们梳理总结,或许可以探索出一条下姜村的先行经验路,为土地流转的中国模式提供下姜样本。
首先,通过土地流转促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转变,让农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生产要素重新整合。农民职业进行了重新分工,农民成为了真正的职业农民。然后,通过土地流转引进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做大做强一产产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一产转型升级,发展成为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美丽农业,带动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改善,拓展民宿产业、手工业等产业的新兴发展。就这样,下姜村从第一个水果大棚,到第一幢精品民宿,再到村里出现第一批游客,村民获得第一份农田山地之外的收入,村庄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康美和谐。
站在下姜村后山的观景台上,俯视整个村庄,山水相依,凤林港溪蜿蜒穿村而过,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朝着前方,昂首欲飞。40年前,从小岗村燃起的农村改革星火,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以土地流转促进产业发展的梦想,从这里腾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