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年轻人则解放了双手,去村外打工,不用再守着几亩土地;不愿出村庄的,也可以到种植园帮忙,每天都有固定收入。余绍红就在草莓园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月薪逾3000元。这段时间做得最多的,是采摘草莓,然后精心包装,请同事送货到镇上。说到这些时,她一连说了好几个“开心”,满足溢于言表。
土地流转后,原本只产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山间发展出了葡萄园、草莓园、桃园等特色种植,不仅让下姜村农户增收,更是带动了旅游业。“原先年收入不到2万,现在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说这话的村民名叫姜城里,爹娘生他时就盼着他能做个“城里人”,现在他却愿意留在山里。原因是:“现在去葡萄园里铲草、杀虫、施肥,年收入就有3万多,比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还舒服。”
“过去,下姜村的蚕桑、茶叶、早稻等传统农业大多分散经营,农民辛苦一年,收获却少得可怜。只有产业发展起来,村民的腰包才能鼓起来。”村书记姜浩强说。仅葡萄种植一项,村民人均至少可以增收500元至1000元,这还不包括葡萄园带来的乡村游收入。
今天的下姜,全村人都期待着“最美下姜”变为“最富下姜”,这股欣欣向荣之风也向周遭不断蔓延。近年来,位于隔壁大墅镇姜家畈村的兰纳农业园,不但引进了以前没种过的红心猕猴桃、红心火龙果,建起了人工大棚,打造了户外拓展训练基地,还给当地年轻人举办婚礼提供场地,已成为吸引城里人来的“神仙园”。
在红心火龙果基地负责锄草、剪枝条的,是大墅村村民方平干。他把家里的两亩地流转出去后,来到农业园工作。说起土地流转带来的改变,他的感受和余绍红一样,“人轻松了,钱赚得多了。赚来的钱可以供两个女儿上学。”
“兰纳与下姜要形成优势互补。”兰纳农业园的掌舵人冯军去过下姜村考察,对于下姜由于客观条件暂时容不下的业态,他认为可以在兰纳得到补充,“乡村旅游终究要不断满足游客的需求,乡村振兴最终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激发乡村各种资源要素的活力,有效整合起来,实现村村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