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德八年(1304)清明,细雨绵绵,杭州龙井寺周边的茶园小径上,一行衣衫飘拂、峨冠博带的儒生44人,在集贤殿书院直学士赵孟頫的带领下,前往胡则墓拜祭。 胡则(963-1039年)是永康人,1026年和1033年曾两度到杭州任知州,从俗世的知名度来说,他没有苏轼有名,但他对杭州的贡献其实并不小。 在《咸淳临安志》中记载,胡则“守杭”时“有惠政”,“独无潮患”。钱塘江通海,杭州常常有江潮侵袭之苦,但胡则“守杭”时安然无恙。吴自牧的《梦粱录》则把胡则神化了:“神,姓胡名则,婺之永康人,两曾尹杭,有惠政,在郡无江潮之患。”民间的传说里,胡则是他母亲在梦见吴越王钱镠之后而生,而“钱王射潮”消弭了杭城的江潮之患。 神话归神话,实际上,应该是胡则在位时,加固海塘、整改防潮等措施做得踏实到位,这也是人们怀念他的缘由。 1034年,71岁的胡则荣休,隐居到了老龙井边上的寿圣院(也就是后来的龙井寺),之后数年,他一直居住在这里,直到1039年去世。 对于这种退隐后的闲适生活,胡则应该是欣喜的,他早在一首《题严子陵祠堂》中表达过自己的这种心境:“我来亦有沙洲兴,愿借先生旧钓竿。” 在退隐的晚年生活里,胡则与上天竺寺住持慈云大师过从甚密,慈云是辩才的师父,辩才师从慈云时,正遇上胡则归养老龙井。 赵孟頫的好友道士张雨写过一首《独游龙井方圆庵僧照请阅宋五贤二开士象》,颇值得玩味,这首诗说到了和龙井相关的“五贤二开士”,共七个人,苏轼、赵抃、胡则、苏辙、秦观、释参寥子和释辩才。 在这“五贤二开士”中,胡则最为年长,他去世的时候,苏轼才两岁,刚刚学会说话,人们把“五贤二开士”放在一起共享“香火供奉”时,内心充满着对他们的追忆和怀念。(普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