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慢读杭州
 
 
杭州隐秘地图之:黄龙洞寻踪(上)
2019-03-01 11:59:52杭州网

黄龙洞是杭州一处比较冷僻的景点,位于北山之阴,即栖霞岭北麓的扫帚坞。你如站在黄龙体育中心的南塔上,向东南方望去,就能见到东起松木场西至东山弄的宝石山的背影,恰似一把扫帚,而黄龙洞就隐于其中。

据《淳祐临安志》,早在唐朝时,黄龙洞之地为“内侍黄氏园”。此处山腰上“有洞谽谺,深杳莫测”,旁有泉水绀凛,旱不枯而涝不盈。当地老百姓相传,这里每当夏天雨后,常有神物蜿蜒卧于松上,“其气茀茀然而色黄”,乃此洞中之黄龙也,因此称之为黄龙洞。

不过,“黄龙洞”这个名字,远远不仅仅是这个传说那么简单。翻开历史,“黄龙洞”与佛、道两教有着极深的渊源和种种神秘的巧合。

南宋嘉定年间,高僧慧开法师来到黄龙洞,并“卓锡”于此,“卓锡”就是将锡杖立在这里,指僧人在此居留。

慧开是宋代临济宗的高僧,临济宗是佛教禅宗南宗五个主要流派之一。据《增集续传灯录》,慧开,字无门,钱塘县良渚人,俗姓梁,从小喜佛,自幼出家,先后在安吉报国寺、苏州万寿寺、镇江焦山寺、金陵保宁寺等地为僧,慧开后来到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黄龙山顶的黄龙寺修行。这个黄龙寺就是临济宗黄龙派的祖庭,当年黄龙派祖师慧南法师就在此开宗。

慧开最后回到故乡的黄龙洞,留了下来,不知是因为这个名字与南昌的黄龙寺相似,还是因为发现了洞里的“神物”——黄龙。也有种说法,说慧开来到了黄龙洞口,将锡杖往地上一插,忽然间雷声震地,怪石嶙峋的石缝间涌出甘洌的山泉,那条江西黄龙山的黄龙,已跟随他来到了这里。

淳祐初年,位于江南地区的南宋行都杭州,出现了几次罕见的干旱天气,对社会经济和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损害。这时,出现了一位当时的大人物,在黄龙洞山脚下“捐金买地”,建造了一座寺院,即“护国仁王禅院”(宋刻“院”作“寺”)。

所谓“护国仁王”,是佛界中的国王,以仁慈为旨,他誓为人世间消除七灾(旱灾、水灾、风灾、日月灾、恶鬼灾、盗贼灾和兵灾),保佑国土之内万民丰乐。在古代,全国各地有多座“护国仁王禅寺”。扫帚坞这座寺院的创建,得到了当时杭州老百姓的拥护和颂扬。

那么捐资建寺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南宋抗金和抗蒙名将孟珙。孟珙,是一位被忽视了的重要历史人物。据《宋史》“孟珙传”,孟珙(1195—1246),字璞玉,随州枣阳(今湖北枣阳)人,将门世家,其曾祖父孟安、祖父孟林都是岳飞的部将,父亲孟宗政亦为抗金名将。

当时在北方,蒙古国南侵金国,金军节节败退,金宣宗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本来向金国俯首纳贡的南宋见状,便以各种理由拒绝给金国输送岁币。金宣宗对此十分恼怒,认为金军打蒙古不足胜宋军有余,于是不顾两线作战的危险,在嘉定十年(1217)发动了侵宋战争。孟珙父子就是在这场持续七年的抗金之战中,成为南宋京湖战场的主要将领,父子二人在襄阳、枣阳等保卫战中均立下赫赫战功。

在父亲去世后,孟珙独当一面,整顿、扩编了父亲留下的“忠顺军”,并开启“智勇模式”,挫败了金国打开入蜀通道的计划。最后,宋军在孟珙的率领下联合蒙古军,在蔡州(今河南汝南)彻底打败了金军,金哀宗完颜守绪自缢,金国灭亡。

战争结束后,孟珙找到了金哀宗被烧焦的尸体,将其一分为二,一半归宋,一半归蒙。由此,孟珙立下了不世之功,一雪靖康耻、臣子恨,完成了岳飞等前辈的夙愿,给百年来受尽战争苦难的英烈百姓复了仇。

金亡后,蒙古又对南宋虎视眈眈,孟珙在襄樊一带组建镇北军以防备蒙古南侵。孟珙就好比二战时苏联的朱可夫将军,成了“救火队长”,哪里危急就扑向哪里,由于其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为“机动防御大师”。

像孟珙这样一位鏖战沙场的武将,为什么会在杭州钱塘门外的扫帚坞,出钱买地建造一座“护国仁王禅寺”呢?

一是他有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他不仅在战场上对将士亲如子弟,还奏请朝廷,为战死的文武官员立庙,甚至还在战乱中创办书院,不以武备废文事。他不仅精通《易》,为了解敌人,还著有详细介绍蒙古鞑靼民族风俗的《蒙鞑备录》等著作,完全是一位儒将。

二是孟珙中年以后信佛,号无庵居士。孟珙信佛缘于一件小事。据《坚瓠集》(清)中《陆生水生》一文说,孟珙驻扎在荆襄时,一天出巡,在汉江边遇到一渔民,相貌奇伟,手提一条大鱼避让在路旁。孟珙问其姓名和年纪,此人的出生年月日甚至时辰居然都与孟珙相同,孟珙觉得很诧异且有缘,于是就邀他一起回到军营里,准备给他个军官当当。没想到那渔民一口回绝,孟珙再三挽留,渔民死活不肯而去。自此孟珙看淡富贵名利,转向信佛。

三是孟珙对佛法高深的慧开法师极为敬仰,并与之结为好友。孟珙对佛学颇有研究,在驻军公安县时,就经常与当地僧人法东应对佛法,并著有《无庵法语》一卷。孟珙与慧开也是以佛法结缘。慧开曾著《禅宗无门关》一书,记载了禅宗四十八则公案,孟珙不仅为此书题跋,还追加了第四十九则公案,成为禅宗经典,还流传到日本,至今在日本还有多种版本与注疏。其中一篇《颂平常心是道》中,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偈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同时,慧开也对这位孟将军的丰功与胆略颇为欣赏,写诗为赞:“英雄盖世上将军,洞寇闻风丧胆魂。寸刃不施机莫测,看渠谈笑定乾坤。”

淳祐五年(1245),孟珙在扫帚坞建成了护国仁王禅寺,将慧开法师从黄龙洞请下山来,成为该寺首任主持,自此,洞、寺连为一体,慧开上山洞中参禅,下山寺里说法。

既然护国仁王禅寺是保佑国家百姓风调雨顺、远离各种灾祸的寺庙,那么请慧开来当家,是最合适不过了,因为慧开除了佛法高深,还有一项绝技,就是祈雨,每求必应。相传他承继了师父以默念《仁王经》祷龙求雨的本领。他的这项绝技,早在江西黄龙山时,就已远近闻名。

淳祐七年(1247),杭州又出现一次大的旱灾,宋理宗听说慧开能祈雨,便请他至皇宫选德殿中演法求雨。慧开祈雨之法与其他门派不同,不需要敲锣打鼓、烧香祭供等,只需静坐默念,自会感应。果然,就在当晚,大雨倾盆而至。理宗大悦,封慧开佛号为“佛眼禅师”,并赐金襕法衣及匾额。

次年,杭州再次出现旱情,丞相郑清之亲自到黄龙洞,躬请慧开法师祈雨,慧开登坛跏趺而坐,默念《仁王经》,祈祷龙王降雨,不久,雨遂而至。郑丞相奏请朝廷,在黄龙洞侧建“护国龙祠”,封洞中黄龙为“灵济侯”,宝佑六年(1258)又拨赐平江(今江苏苏州)官田三千亩。自此,黄龙洞成为杭州的求雨圣地。

元至正末庚子年(1360),朱元璋、陈友谅大战,黄龙洞的护国龙祠和护国仁王禅寺毁于兵祸,寺废龙杳。在南山石屋洞修行的僧人祖吉募缘重建龙祠及禅寺,杭州百姓纷纷响应,不久寺庙重立,林木勃生。

明洪武七年(1374)六月,杭州又遇大旱,天久不雨,老百姓忧惶不安。祖吉和尚用前辈慧开法师的方法默祷求雨,果然雨下,但雨水还未下足。过了三日,又祷,雨足足下了三天,大大缓解了旱情。主政官当即下令通判王佐负责再次整修扩建黄龙祠,命教授徐一夔作记,使黄龙洞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明嘉靖八年(1529),僧人明贵又重修过一次黄龙洞的祠庙。到了清康熙八年(1669),杭州再遭天旱,知府嵇宗孟来到黄龙洞祷雨,又获甘霖,随后为黄龙祠和护国仁王禅寺做了修整及题额,并作诗纪之。

此后,由于禅宗黄龙派一直未有名僧相承,逐渐衰落。黄龙洞的护国仁王禅寺也不例外,寺院日衰,规模缩小。清嘉庆八年(1803),由正顺和尚主持修建过一次,至咸丰年间又毁。同治年间由僧人成方再次募建,至光绪七年(1881)建成,此为黄龙洞护国仁王禅寺的最后一次修建。

黄龙洞的护国仁王禅寺除了是杭州古时候的祈雨圣地外,还有一项历史渊源,即它还是日本尺八箫的祖庭。

尺八就是一种长度为一尺八寸的直箫,竹制,竖吹,比洞箫略粗。贞观三年(629),唐太宗为统一律制,命乐官吕才重定乐律,吕才根据律笛中黄钟笛的一尺八寸为标准,故名“尺八”。唐代尺八为六孔(前五后一),现日本尺八仅有五孔(前四后一)。

因尺八的音色清新雅致、超凡脱俗,最早流行于宫廷及士大夫阶层,后传入佛教界,作为僧人们参佛修行的一种载体。尺八在中国至元代以后,逐渐式微,直至沉寂,而在日本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日本尺八是我国唐代(日本奈良时代)传去的,但为时不长,到了平安时代中期就绝迹了。尺八第二次传入日本并流传至今,是通过南宋时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而传出地便是黄龙洞的护国仁王禅寺。

日本尺八的正式名字为“普化尺八”。“普化”是日本禅宗支派普化宗祖师爷的名字。这位普化和尚是一位唐宣宗时期的中国奇僧。他早年拜马祖道一门人盘山宝积为师,密受真诀,深入堂奥,宝积圆寂后,普化便游方到镇州(今河北正定),在街上托钵行化。

那么普化尺八又是怎么与黄龙洞护国仁王禅寺联系上的呢?

先要说说当年普化和尚手中的一样法器——铎。当普化和尚振铎高歌,行走化缘之时,有位名叫张伯的居士,从河南慕名而来,非常仰慕普化的风范,想要拜普化为师,不知是颜值不够还是缺乏慧根,反正被普化一口拒绝。张伯不死心,一直跟随普化,聆听他的铎音。张伯喜欢吹管笛,他特意制作了一根竹管,模仿普化的铎音来吹奏,因为是模仿的,而且用的是竹子,所以为了尊重普化大师的版权,张伯将自己吹奏的曲子取名为《虚铎》,又称《虚铃》。

张伯用竹管吹奏《虚铎》之法一直传到十六世孙张参那里,已是南宋淳祐年间。张参与其先祖一样喜佛参禅,他慕慧开法师之名,来到杭州黄龙洞护国仁王禅寺学禅。这时,另一位关键人物出现了,他就是日本和尚心地觉心。

据孙以诚先生《日本尺八与杭州护国仁王禅寺》一文考证,心地觉心是镰仓时代的日本僧人,南宋淳祐九年(1249)来到中国,他先到径山寺参见无准禅师,没想到无准已圆寂,在住持痴绝道冲的挽留下,心地觉心在径山寺住了两年,参禅之余,还学会了豆酱和酱油等制作技术。随后,心地觉心寻访名寺,一直为未遇名师而感遗憾。

宝佑元年(1253)二月二十八日,心地觉心在明州(今宁波)大梅山参拜唐代高僧法常禅师的骨塔时,遇见了也是从日本来的源心和尚,同年的九月二十八日,由源心引导,他们来到了杭州黄龙洞的护国仁王禅寺。

自此,心地觉心便在护国仁王禅寺的慧开门下参禅,就在这里,他与同门居士张参相遇了,不久便成了好友。一日,张参将祖传“虚铎”的故事告诉心地觉心,并把此曲吹奏给他听。心地觉心听后赞叹不已,他乞求张参教他习奏此曲,当心地觉心用尺八学奏“虚铎”时,心中充满对很久以前那位普化和尚振铎狂歌之风范的膜拜。

宝佑二年(1254)心地觉心辞别慧开法师,怀揣慧开赠送的达摩、寒山、拾得三帧像回到日本。同行的除了张参的四位徒弟外,还有一位精通尺八的神秘人物,据说是心地觉心的弟子,名叫虚竹,没错,和金庸《天龙八部》中 “虚竹”的名字一模一样,而且也是和尚。这位虚竹僧对后来日本的佛教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心地觉心回日本后创建了兴国寺,并开创了普化宗,用的就是唐代普化和尚的名字。其最大特点就是把吹奏尺八当作法事的一环,称为吹禅,即吹奏尺八时,如同坐禅一般,以一音传遍诸佛,吹破迷雾,超越身心,融于万物,普度众生。因为当时尺八曾一度为普化宗所垄断,所以在日本称其为“普化尺八”。

宝佑四年(1256),心地觉心托人给慧开师父带来水晶念珠一串、金子一块和书信一封,信中说:“忆在西湖,屡扣禅关,开发心地,肝肠裂破,胸中坦然,岂不是和尚方便之所致也。”慧开也回书赠偈、赠法衣答谢。

心地觉心去世后,弟子虚竹身携一管尺八,浪迹四方,传播“吹禅”之法,并开创了日本尺八最古老的流派“明暗流”(源自普化和尚的“明暗双打”偈)。他所作的《虚灵曲》、《铃慕曲》至今仍是日本吹奏艺人必修的古典曲目。虚竹最后在京都虚灵山创建明暗寺。后来,尺八又传入民间,成为日本广为流行的民族乐器。而此时,尺八在故乡中国,却已渐渐没落和消失。

1992年临近春节的一天,杭州黄龙洞山脚下,原位于扫帚坞的护国仁王禅寺早已变成了浙江省艺术学校。这时,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着雪花,一位日本老人来到省艺校前,缓缓取出一根旧得发亮的尺八,跪在了雪地上,朝着护国仁王禅寺遗址的方向,吹起了一首古老悠长的曲子。

这位日本老人名叫斋藤孝介,是一位尺八的传人,他一直有个心愿,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亲自到尺八的祖庭杭州护国仁王禅寺朝拜,但当时不知该寺的确切位置在哪里。他将这个心愿告诉歧埠市市长莳田浩,后来莳田浩在访问杭州时,向时任杭州市市长的卢文舸转达了这个心愿,希望能找到这个寺庙。市政府指示宗教局调查此事。

时任杭州市宗教局副局长的赵一新通过近一年的调查,发现杭州曾经有两座护国寺,究竟是哪一座呢?一次他在灵隐寺开座谈会时,听一位长者说起黄龙洞护国仁王禅寺的最后一位当家人仍健在,就赶紧找到这位老和尚释常明法师,经他现场辨认,当时在浙江省艺术学校内的一座古庙遗迹,就是当年的大雄宝殿。赵一新又请教了宋史专家林正秋,证实此庙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史载相符,便确认此处就是南宋杭州黄龙洞护国仁王禅寺的旧址。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徐 骏    编辑:钟一鸣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图库
杭州久雨初晴...
共建生态文明...
“高墙”内见...
温暖二月天
武林之夜•中...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宠女友讲义气高颜值 偷起东西一点不含糊
杭州一网红楼盘提前一年交房 本该开心的事
2019杭州科技工作怎么干?这个会议有答
《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3月1日正
没超员依然被重罚 过路人看了惊呼:这车真
恒隆广场计划今年开工 下城区多宗地块出让
临安区公共交通提醒您:3月1日起 临安新
的哥凌晨“捡”个4岁娃 父母接警察电话以
河北张家口一公司锅炉发生事故 致3死7伤
酒驾女称“我是吕梁纪检的” 官方:其系社

萨尔瓦多总统选举正...

南非旅游部长:南非...

大草坪露天舞台演绎...

刘杰携《宝贝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