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
【工匠名片】
董其峰
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艺有限公司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杭州杭剧改革组组长,杭州杭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连续两年登央视春晚与元宵晚会,每年参与文化惠民演出200余场。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新人奖;全国“到人民中去”优秀文艺志愿者;第四届“杭州工匠”。
【工匠语录】工匠之行,在行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工匠精神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工匠精神的价值在于精益求精,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专业、专注、一丝不苟且孜孜不倦。
“来回八个多小时的车程,换来观众前俯后仰的笑声,值!”这是我前几天朋友圈的一句话,而我说的八个多小时的车程,是从杭州主城区来到淳安县鸠坑乡中联村乡镇综合文化站演出的时长。由杭州市总工会主办,杭州工人文化宫承办,杭州滑稽艺术剧院联合杭州杂技总团、杭州越剧院演出的“致敬劳动者 建功新时代”——百场文艺送基层淳安县鸠坑乡中联村演出就是在此启动的。
这也是继“9·26”工匠日之后的首场演出,由我带队,将杭滑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送到基层。
演出开始之前,我和我的其他同事们帮着舞美队就要开始舞台搭建工作了,为了每一场演出都能更加优秀,我和团队小伙伴们从舞台搭建、装车到最后披星戴月的撤场工作,虽然只为了台上的100分钟,我们实际花费的时间是整整一天。
可能孩子眼中,我是一个不靠谱的爸爸。陪他们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每天早上9点,在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我便在办公室准备一天的工作了。有时晚上还要在剧场通宵排练,准备演出节目,朝九晚九的上班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工作常态。除了在正常上班,我最近还在忙着文化下基层。下基层演出,是我们杭滑每年的固定任务,每年我们完成文化下基层演出有200场左右。
这样日复一日的满负荷工作对于我已经是常态了。
小时候,我最享受的事情,就是与母亲静坐在收音机边,听生动有趣的莲花落。母亲在一旁缝着衣服哼唱,我也跟着听。这是我每次谈到跟滑稽戏的渊源,都会想到这个画面。当时初中的时候,学校里举办文艺晚会,我总会报名参加,那时候,班里的很多同学是在唱流行歌曲,而我张嘴就是戏曲,我就是喜欢这个。
1997年,我考上了杭州市艺校的曲艺班,成为杭滑的委培生。
当年进入艺校的23人,到如今留在杭滑从事滑稽曲艺专业的还有6人,20年时间我们一群人坚守下来,实属不易但也出了不少成绩。现在是自媒体时代,有很多演员去做了直播、短视频博主,而我就喜欢这个职业,我享受在舞台上的感觉。
初入杭滑,演出任务便十分繁重,常常深入基层,走进社区,上山下乡……每年参加各类演出300多场。且作为滑稽剧团的演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光鲜华丽的外表,也没有闪烁耀眼的镁光灯,有的却是不为人知的苦处。但每当我登上舞台,全神贯注地表演,赢得观众开怀大笑、由衷称赞的那一刻,所有艰苦和心酸都会烟消云散,这也让我更加深切体会到滑稽曲艺的魅力,也坚定对艺术理想的不懈追求。
从2006年起,我所在的杭滑和杭剧团坚持实行三年创作、排演一台杭剧大戏、每年一台杭剧小戏的目标,陆续排出了精品戏10多部,2017年杭滑小品《阿峰其人》登上央视春晚,实现了杭州本土语言类节目的零突破,随后是元宵晚会的《求字》,这些杭滑的成功北上让杭州地方戏剧赢得了全国的影响力,也让我倍感骄傲。
让杭州滑稽戏和杭州传统文化得到全国人民的认知是一件特别荣幸的事情,我们每晚行李都是打包好的,随时准备被导演组通知返回杭州,一回又一回的审查,一遍又一遍的改动,一次又一次的创新,最终成功了。我当时跟我团队的小伙伴开玩笑,上一次春晚,我感觉我发际线都后移了。
“择一行,终艺生”我一直坚持着这句话。既然从事了相关行业,就要不断打磨作品,提升演艺技能。戏曲曲艺需要的是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当代文艺人,极易在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自我。只有摒弃浮躁,抛开杂念,方能找到金钱利益与艺术价值中的平衡。
【记者手记】
弘扬“工匠精神” 坚守爱岗敬业
董其峰是杭州滑稽艺术剧院的院长,也是大家熟悉的“阿峰”,杭州本土“喜剧明星”。忙碌却又不失条理,这是我对董其峰采访后的第一印象,在朋友圈里,下基层演出、各种知识技能的分享、对于一些新演员的鼓励、董其峰都一件件认真的在做。
作为杭滑的掌门人,忙碌的他不但没有把事务都交给下属,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和他采访的时间也是进行了多次调整。
“您多批评指教。”上过春晚的明星大腕、董其峰给我的印象却没有那么显大牌,而是依旧谦虚谨慎、却又目标坚定。
“我没什么别的本事,除了表演滑稽戏,我几乎什么特长都没有了。我只希望我可以在滑稽戏的舞台一直做到退休,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一生的热爱。”他是个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的人,也是热爱舞台的好演员。要去现场看看滑稽戏,这是我现在划上日程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