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吃? 他们早就学会烹饪了 跨湖桥先民的日常饮食品种多样,肉类、蔬菜和河鲜都有。 他们是怎么来吃这些东西的? 讲究着呢,不同的食物,会用不同的烹饪手段,肉类直接炙烤,杂食用釜炊煮。他们甚至还发明了陶甑,用来蒸稻米和糕饼。 跨湖桥遗址中,发现了很多陶釜,是用来炊煮的。 考古专家在陶釜的外底部发现了烟熏的痕迹,釜内壁和口沿外侧还积有“锅巴”(残渍),包含了种类丰富的植物淀粉粒,比如禾本科、豆科及坚果类植物的果实等。而在禾本科中,又包含了稻米淀粉粒。这证明,当时的跨湖桥人已经会用蒸煮的方法吃“大米饭”了。 考古专家还在许多动物的骨头上,发现保留着烤肉留下的烧焦痕迹。 食草动物的肱骨等大型肢骨,普遍都有被砸断现象,而且断裂的位置大多离关节比较近,这是先民“敲骨吸髓”的证据。 生病了怎么办? 他们可能会针灸 跨湖桥遗址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中药罐”和疑似用来针灸的用具。 在生活实践中,跨湖桥先民学会了怎么利用动植物的特性,来治疗身体的病痛。 这被视为“原始医药的萌芽”。 遗址发现了一件稍有残缺的绳纹小陶釜,里面盛有一捆植物的茎枝,一共有20多根,纹理结节清晰。 这些茎枝长度约5到8厘米,单根的直径在0.3至0.8厘米。茎枝之间还夹杂着泥巴。茎枝紧紧地粘连在一起,比较符合茎枝被煮软后的特点。 有研究者说,这些茎枝不可能被直接食用,综合分析,应该是因为陶釜破裂,而被丢弃的煎药。 跨湖桥遗址中,还发现了一种“钉”形骨(木)器,头部尖而不锐,温润体贴,很有可能就是一种原始针灸工具。 穿什么? 自己做皮衣 人类最早穿在身上的东西,是草叶兽皮,后来才学会了采集野生葛、麻和鸟兽羽毛,编织成衣服。 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线轮、纺轮、骨针等缝纫工具,以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踞织机,都证明了跨湖桥先民已经掌握了原始的纺织缝纫技术,穿上了用兽皮和麻布制成的衣服。 取用兽皮,得从动物身上剥下毛皮,而剥毛皮,首先要有切口线。通常来说,除了头尾之外,脚掌也是切口的位置。由于脚掌的肉少,切割时往往会在掌骨上留下刀痕。这种刀痕,在跨湖桥遗址的出土掌骨中,就有明确的反映。 以牛的掌骨为例,在统计的51个掌骨标本中,11个有切割造成的划痕。其中一些横向的割痕,更有可能是切口取皮留下的。 剥下毛皮后,要怎么做成衣服? 在跨湖桥遗址的出土器物中,有一种用鹿的肩胛骨制作的刮具,上面有刮皮毛所留下的痕迹。 还有骨针,通体圆润,油光发亮,头部尖利,尾部有孔,最有可能是用来缝制兽皮。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地址:萧山区湘湖路978号 开放时间:周二到周日(国庆期间照常开放) 开馆当天(9月28日):13:30至17:00;9月29日起恢复正常开放时间:9:00至16:30。 参观免费,需提前在“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预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