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拜师求学 金农与杭世骏久慕当时萧山的一位大文豪,叫毛西河,学问好生了得。
在康熙四十五年四月,二个人结伴渡江到了萧山。 毛西河(1623-1716),名奇龄,字大可,西河只是他的号,一生著述甚多,为清代的一个大学者。此人自幼聪颖,十五岁即成为秀才。明末清初,投身南明鲁王抗击清军入侵。后来,毛西河出家为僧。 康熙十八年,清廷荐举博学鸿词科,毛奇龄被授职翰林院检讨。到了康熙二十四年,引疾南归,自此告老,遂不再出仕,闭门著述。 不过,金、杭二人到了毛家,毛奇龄已是一位八十四岁的老人,见他们二人聪明贤慧,十分赏识,只是年事已高,只能在学问上给些指点,不能留在家中教习。有一天,毛先生对二个学生说,我的年龄大了,力不从心,难于再辅佐二位成才。不过,我有个朋友,叫何义门,才学好生了得,早年仅以布衣之身受聘于工部尚书王鸿绪,后由直隶巡抚李光地将他推荐给康熙帝,自此,深得皇上赏识,赐举人出身,恩赐殿试,进士名列第三,被选为翰林编修。 河西老人为金农、杭世骏二人各修书一封。 康熙四十六年春节后,金、杭二人拿着老师的书信到苏州投师。 金、杭进了何义门书斋,只见中堂上悬着一块匾额,上书“槐荫书屋”四字。 二人见到何义门出来,抢步上前,跪下嗑了三个响头,说道:“学生金农(杭世骏)给先生叩礼了。” 何义门将他们扶起,说道:“西河先生乃当今名儒,授徒上千,何必将生员推到我这里来呢?” 金农说道:“西河先生病情加重,已不设家塾,故让晚生投奔先生门下。” 何义门的家塾不同于吴山书院,不少人已经是秀才了,正准备投考举人。 先生讲学时,屋内鸦雀无声,家塾只在逢双日时,先生才下来半天,讲经、史、诗、书。每旬休息二天,平时大家只好自己看书。虽说有疑惑,可以向先生请教,只是何义门是名重一时的大儒,因此,学生无人胆敢贸然提问。 讲课时,家塾内济济一堂,苏州名士几乎都过来倾听。 金农在苏州虽然只读了二年书,不仅诗文大有长进,而且在何义门那里学到了一手绝佳的版本学技艺,对后来发展不无小助。在他的《冬心先生集》里能见到那些年里,金农往返于苏杭之间的文字,讲述了当年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