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微观杭州
 
 
“扬州八怪”之首竟是位杭州人!
2018-09-13 09:02:48杭州网

金农 自画像

       “扬州八怪”是清代书画圈的一股“怪”流,是清中期活跃在扬州一带的画家群体的统称。到底是哪八位“怪咖”说法互有出入,但有两个人的名字基本是不变的:郑燮(也称郑板桥)和金农。相比于以画竹见长的郑板桥,金农,多少是个听起来有点陌生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在几百年前的书画圈中颇有名气的书画家,少有人知道他有“扬州八怪”之首的赞誉,曾创造了一种书法“漆书”,更鲜有人知道他是杭州人。

金农(1687-1763),可说是清代的一个名人,迄今为止,两岸的博物院都少不了他的字画。其《陶秀寔清异录》轴,书法师汉魏南北朝石刻书迹,大胆变体,创方厚凝重、风格独特的“漆书”,就是把点画破圆为方,横粗直细,笔划方正,棱角分明,墨色乌黑光亮,像用漆帚刷成的,指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方法。

清 金农《陶秀寔清异录》轴 

故宫出版社《故宫书画馆 第一编》

金农生平没有做过官,以一介布衣(平民)之身,混迹江湖,五十三岁始工画,居然名列清代“扬州八怪”之首,人称“盛世画佛”,可见,才华非同小可,让人侧目而视。

他是浙江仁和人,仁和,也就是今天的杭州,不能不说,金农是一个古代颇为奇特的杭州人,别名甚多,什么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不一而论。

金农嗜奇好学,工诗文,画作古奥奇特,别树一帜,精于书画鉴别,独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画作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尤工梅竹。后期谋生技能,靠的是鬻书卖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可说是一个别出心裁之人。

农的身世 

许多人想知道这个怪异杭州作家、画师的身世,在他的《冬心先生集》中有这样几句话,道出了家道背景:

家有田几棱,屋数区,在钱塘江上,中为书堂,面江背山,江之外又山无穷。”

钱塘江,为浙省一条大江,流经杭州地域甚广,具体在何处?吾辈难于琢磨,幸好丁敬在《砚林诗集/丁隐君传》提到了金农:“隐君名敬,家在(杭州)候潮门外,邻保皆野人也。诗学其所专长。(与)布衣金农,相距一飞鸡之隔。” 原来,金农家与丁隐君在候潮门外的住处仅有“一飞鸡之隔”,一只鸡能飞多远?几公尺罢了,想来金农家应当也在候潮门外了。

清中叶的候潮门外究竟是个什么样?吾辈没有听说过,不过,杭州人早年有句老话,叫做:“艮山门外丝篮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想来,候潮门外应当有许多酒坊,或者说,酒店。金农在他的一首《自度曲》中写道:

“吾家古杭,熟食店、珠子坊。当年壁画,大好是刘郎李郎。今已荒凉,剩水残山看夕阳。湖鱼儿辣羹,不复问纤手厨娘。何况金笼蟋蟀,秋草半闲堂。”

或许,此诗描绘了当年候潮门外的景象,不仅有作坊,还有熟食店,甚至有湖鱼做的辣羹。候潮门外的金家大宅究竟是个什么样?

从金农诗文画作中多少猜点端倪:金家在杭州地方算得上是一个大家族,有“田数棱,屋数区”,棱是江浙古代一种粗略的量田地的方法,小到数十亩,大到上百亩;“屋数区”指的是金家大宅,在金农书画款识中常提到院中有耻春亭,如果站在亭上向北眺望,能见到天目山的沃洲、云门诸峰,层峦叠翠,蔚为大观;向南俯视,一条大江(钱塘江)东去,波涛汹涌,尽在目下。

耻春亭西坡还有一座家庵,曰枯梅庵。旧时,杭州大户人家多置有家庵。

据金农自叙,金家除了在候潮门外的产业以外,还有稽留山、临平诸处的房产、田地若干。诗文中,称自己在家中排行老三,又称自己为“金二十六郎”,由此可见,金府当年在杭郡不仅薄有田产,还算得上是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了。

金农青少年时代   

康熙三十二年(1693),金农七岁,(父亲)金员外就开始教习儿子读书,大抵是《三字经》、《千字文》之类,金农聪慧好学,记性好,仅化费一年工夫就进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四书阶段了。

不久,要上蒙馆读书,金员外就将儿子送到候潮门内的吴山书院,金农在家中已经完成了“开蒙”时期,进书院的学生大多是插班生,上午先生只讲一个小时左右的课,然后,学生习字、背书,下午是教习时文作法、答疑等。

金农觉得,在书院读书比家中好多了,同窗人多,大家可以相互切磋、相互启发,还有许多玩伴,最热闹的时候,还是书院的课间休息,斗蟋蟀成为小孩子最热门的游戏。与金农一起学习的人不少,在他后来的文中多有记载,杨知、杭世骏、厉鹗、陈章、丁敬,这些人大多也住在候潮门外,成为金农的同窗好友。

金农从吴山书院回家,就到书斋看书,只是那个地方进进出出的人太多,就一个跑到枯梅庵来专心读书了,这个地方宽敞清静。

金农《墨梅》

不过,刚到枯梅庵不久,那帮同窗也接踵而至了,陈章、丁敬、杨知、杭世骏、厉鹗,还带来了二个女孩,一个是对门程氏珠子坊的红珠,另一个是王氏熟食店的小云。

金府在杭州是个大户人家,平时不乏有文人墨客走动,枯梅庵成了他们聚会雅集场所。这些秀才无意中也成了孩子们的老师。

小朋友聚在一起喜欢开玩笑,有一次,丁敬说,亮亮(红珠)家是做珠宝生意的,金农生下来是条小龙,宝珠应当含在龙嘴里,叫做“骊龙含珠”,所以亮亮配金农,正好一对。

其实,丁敬只不过开开玩笑罢了,这一下,枯梅庵就热闹了起来。

有一天,亮亮来找金农,说道:涌金门有家绸布庄老板向她父亲提了亲,说罢,一对水汪汪的眼睛盯着金农。

金农说:“先别急,找个借口,先稳住,我去和娘说说。”

金夫人也喜欢亮亮,便去与金员外商量了。

金员外说:“程、金二家虽然是门对门,一商一农,也不是不可配亲的,不知人家肯不肯?”

次日,金家请了媒人说亲。

亮亮父亲听了,说道:“对门那家人是种田的,忙时要下地,闲时还要上机织布,有道是‘百亩良田,不如开家小店’。我家姑娘不嫁种田郎。”看来,事情这样黄了。成年后,金农在诗文中,不乏提到儿时的亮亮。

金农拜师求学

金农与杭世骏久慕当时萧山的一位大文豪,叫毛西河,学问好生了得。

在康熙四十五年四月,二个人结伴渡江到了萧山。

毛西河(1623-1716),名奇龄,字大可,西河只是他的号,一生著述甚多,为清代的一个大学者。此人自幼聪颖,十五岁即成为秀才。明末清初,投身南明鲁王抗击清军入侵。后来,毛西河出家为僧。

康熙十八年,清廷荐举博学鸿词科,毛奇龄被授职翰林院检讨。到了康熙二十四年,引疾南归,自此告老,遂不再出仕,闭门著述。

不过,金、杭二人到了毛家,毛奇龄已是一位八十四岁的老人,见他们二人聪明贤慧,十分赏识,只是年事已高,只能在学问上给些指点,不能留在家中教习。有一天,毛先生对二个学生说,我的年龄大了,力不从心,难于再辅佐二位成才。不过,我有个朋友,叫何义门,才学好生了得,早年仅以布衣之身受聘于工部尚书王鸿绪,后由直隶巡抚李光地将他推荐给康熙帝,自此,深得皇上赏识,赐举人出身,恩赐殿试,进士名列第三,被选为翰林编修。

河西老人为金农、杭世骏二人各修书一封。

康熙四十六年春节后,金、杭二人拿着老师的书信到苏州投师。

金、杭进了何义门书斋,只见中堂上悬着一块匾额,上书“槐荫书屋”四字。

二人见到何义门出来,抢步上前,跪下嗑了三个响头,说道:“学生金农(杭世骏)给先生叩礼了。”

何义门将他们扶起,说道:“西河先生乃当今名儒,授徒上千,何必将生员推到我这里来呢?”

金农说道:“西河先生病情加重,已不设家塾,故让晚生投奔先生门下。”

何义门的家塾不同于吴山书院,不少人已经是秀才了,正准备投考举人。

先生讲学时,屋内鸦雀无声,家塾只在逢双日时,先生才下来半天,讲经、史、诗、书。每旬休息二天,平时大家只好自己看书。虽说有疑惑,可以向先生请教,只是何义门是名重一时的大儒,因此,学生无人胆敢贸然提问。

讲课时,家塾内济济一堂,苏州名士几乎都过来倾听。

金农在苏州虽然只读了二年书,不仅诗文大有长进,而且在何义门那里学到了一手绝佳的版本学技艺,对后来发展不无小助。在他的《冬心先生集》里能见到那些年里,金农往返于苏杭之间的文字,讲述了当年的情景。

结交朋友,云游天下

自苏州回家以后,金农又结识了不少同道好友,除了年轻时的学友丁敬、厉鹗、杭世骏以外,又多了许多新识,诸如,陈撰、周京、梁启心兄弟、小山堂赵煜,瓶花斋主吴焯、吴孰复等,均是当时杭城内外的名彦俊秀,还有长兴县令鲍珍,归安县令裘鲁青等,多是一些博雅好文,礼贤下士的官员。

康熙五十年秋,金农娶了一位杭州的名门闺秀黄慧姑为妻,一年后有了一个女儿,取名海珊(也是金农惟有的孩子)。

三十八岁那年,金农北游,又纳了一个妾,不过,他对原配黄慧姑的情感依然如故。那年,他与妻子(黄慧姑)同游太湖,写了一首诗《枇杷》,曰:

“橛头船,昨日到,洞庭枇杷天下少;额黄颜色真个好,我与山翁同一饱。”

“额黄颜色好”为一句双关语,写出了妻子的姓和相貌,与自己的情感。

康熙五十一年,由于宫廷内斗,老师何义门受到牵连,满门抄家。

其时,金农正在何家整理书籍,幸亏逃得快,星夜溜回杭州,没敢再回候潮门外的老家,而是直奔稽留山避风。不过,仅过了几个月,风回路转,何义门家虽然被抄,但抄去的仅是些信札文稿,康熙认真看了一遍,不仅没有看出什么问题,反而觉得何义门字写得好,在他的信札后面批了几个字“是个读书的种子”,仍让他在翰林院做官,依旧称他为“太史”。

不久,金农的第一本诗集《景申集》问世了。

乾隆元年(1736),金农被荐举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只是不知何故,入京未试而返。自此,云游天下,周游四方,走齐、鲁、燕、赵,历秦、晋、吴、粤,虽终无所遇,但是,增长了不少见识,各地的山水、人物、风情、乡镇,尽在目下,也了解了大清国的民风地情,为他日后的绘画与写作,铺垫了扎实的基础。《清史稿》卷504《金农传》称:

“其点缀花木,奇柯异叶,皆意为之。问之,则曰:‘贝多龙窠之类也。’喜山水,中年游历四方,足迹半天下。”

涉足画坛,一生布衣

金农 佛像图 天津博物馆藏

到了五十岁,金农才开始学画,由于学问功底深邃,见识过众多名山大川、古迹名胜、风俗民情,终成一代大家。他精于篆刻、鉴定,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 。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还参以古拙的金石笔意,风格古雅拙朴,作品有《墨梅图》、《月华图》等。

金农《降龙图》立轴 设色绢本

又长于题咏,"每画毕,必有题记,一触之感"。

也擅长书法,取法于《天发神忏碑》、《国山碑》、《谷朗碑》。

写隶书古朴,黄慎写意人物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另有意趣,又谓“金农体”或“冬心体”,笔画横粗竖细,撇飘逸而捺厚重,字体多呈长方形,头重脚轻,甚为别致。篆刻得秦汉法。

他的诗文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杂著》,其书画题跋被辑成有冬心画竹、画梅、画马、自写真、杂画题记等。

据传,金农脾气古怪,对看不起的人是不会和他多说半句,而对志同道合者从不以穷富贵贱取人。在大家眼中,金农始终是一个不修边幅、无拘无束的文人,一生大半岁月在坎坷中渡过,有时"岁得千金,亦随手散去"。

在困苦时,为生计不得不依赖贩古董、抄佛经,甚至,刻砚来增加收入,也曾托袁枚,求写彩灯。王昶撰《蒲褐山房诗话》记述:"性情逋峭,世多以迂怪目之。然遇同志者,未尝不熙怡自适也"。

“扬州八怪”的人物中,大多是布衣、寒士,因不满社会风习才避居扬州寻求出路,也体现出了金农等突破传统艺术美丑界限,强调个性特征。求奇求怪为金农是一种天性。他做任何事都不愿随人脚踵,“弃众人之所好,收众人之所弃”的个性,使得他的书画作品均有一种极强的图式感。在他心中,一生的事业,诗第一,书次之,画又次之。

金农 自画像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

金农晚年寓居扬州,靠卖书画谋生。乾隆二十八年九月(1763)殁于杨州佛舍。时年七十又七。次年九月,由弟子罗聘扶柩归葬杭州黄鹤山。

▼延伸阅读▼

漫步孤山路,细说这里老底子的掌故逸闻

已走入历史烟波中去的白云庵往事

北山路97号别墅 见证西湖梦

来源:    作者:龚玉和    编辑:郭卫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图库
初秋画卷
白鹭翩跹生态...
“高墙”内见...
巴黎:嬉水消...
民族歌剧《伤...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2018年浙江省网络安全宣传周即将启动
未来生物医药行业独角兽在这里!第五届诺贝
“千分卷”大用场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
地铁2号线新增列车抵杭调试 明年将新增2
杭州开展医疗机构中药饮片专项检查
用猪肉五花肉混充牛肉售卖?杭州一生产销售
千万奖金将花落谁家?钱塘之星·2018创
武汉小伙成功换脸
村民拆房现手榴弹字样木箱 内藏294发子
女孩开学当天离家出走随身带30元 只因这

缤纷悉尼灯光音乐节...

探访夏威夷火山喷发...

素颜漂亮的5大女星...

这种布是用来画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