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青少年时代 康熙三十二年(1693),金农七岁,(父亲)金员外就开始教习儿子读书,大抵是《三字经》、《千字文》之类,金农聪慧好学,记性好,仅化费一年工夫就进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四书阶段了。 不久,要上蒙馆读书,金员外就将儿子送到候潮门内的吴山书院,金农在家中已经完成了“开蒙”时期,进书院的学生大多是插班生,上午先生只讲一个小时左右的课,然后,学生习字、背书,下午是教习时文作法、答疑等。 金农觉得,在书院读书比家中好多了,同窗人多,大家可以相互切磋、相互启发,还有许多玩伴,最热闹的时候,还是书院的课间休息,斗蟋蟀成为小孩子最热门的游戏。与金农一起学习的人不少,在他后来的文中多有记载,杨知、杭世骏、厉鹗、陈章、丁敬,这些人大多也住在候潮门外,成为金农的同窗好友。 金农从吴山书院回家,就到书斋看书,只是那个地方进进出出的人太多,就一个跑到枯梅庵来专心读书了,这个地方宽敞清静。 金农《墨梅》 不过,刚到枯梅庵不久,那帮同窗也接踵而至了,陈章、丁敬、杨知、杭世骏、厉鹗,还带来了二个女孩,一个是对门程氏珠子坊的红珠,另一个是王氏熟食店的小云。
金府在杭州是个大户人家,平时不乏有文人墨客走动,枯梅庵成了他们聚会雅集场所。这些秀才无意中也成了孩子们的老师。 小朋友聚在一起喜欢开玩笑,有一次,丁敬说,亮亮(红珠)家是做珠宝生意的,金农生下来是条小龙,宝珠应当含在龙嘴里,叫做“骊龙含珠”,所以亮亮配金农,正好一对。 其实,丁敬只不过开开玩笑罢了,这一下,枯梅庵就热闹了起来。 有一天,亮亮来找金农,说道:涌金门有家绸布庄老板向她父亲提了亲,说罢,一对水汪汪的眼睛盯着金农。 金农说:“先别急,找个借口,先稳住,我去和娘说说。” 金夫人也喜欢亮亮,便去与金员外商量了。 金员外说:“程、金二家虽然是门对门,一商一农,也不是不可配亲的,不知人家肯不肯?” 次日,金家请了媒人说亲。 亮亮父亲听了,说道:“对门那家人是种田的,忙时要下地,闲时还要上机织布,有道是‘百亩良田,不如开家小店’。我家姑娘不嫁种田郎。”看来,事情这样黄了。成年后,金农在诗文中,不乏提到儿时的亮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