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街巷 官巷口是个统称,泛指解放路与中山路十字口一带,杭城最早的“闹市”。宋时,现在的解放路是条很狭的巷子,集聚了时人皆需的冠饰铺,前店后坊,买卖兴隆,人称“冠巷”。 百年前,这里是城中城“旗营”的迎紫门出口。因旧有“冠巷”一说,又是旗营中“官人”出处,也称“官巷口”。此段,和旗营的正门“延龄门”一样,门外闹市做的全是旗营中的生意。因北向有一条花市街,清时冠饰业衰了,花市街名声不减。所以,迎紫门也称“花市营门”。 民国初期,巷子扩成迎紫路,一度为杭城道路之首,又称“迎紫大马路”,有紫气东来的意思。不过,后来的中山路在当时相当狭窄,一说是商家的蚕食;一说是太平军焚烧后重建时没有规划,“御街”如同小巷。 《申报》载,1925年1月5日,杭州市工务局限令这一段沿街各商号从“初六起至十五日止”,拆进各家房屋,让出路面。当时用作铺路的“石子、泥沙等项均以齐备”,定于16日后开始道路扩建。 抗战胜利之后,杭城汽车逐渐增多,官巷口也有了“治堵”一说。据资料载,1947年5月1日在此设立红绿灯与岗亭,由觉苑寺巷(现思澄堂方位)派出所警察管辖。这是杭城最早的交通岗亭,设在杭州食品商店东南拐角。 1966年那个狂热的夏日,入夜,没有华灯初上的璀璨。一群“革命”的青少年逼一个穿小脚裤的 “财兴”(所谓“行为不规的女人”)剪掉裤子。此女由西往东奔跑,最终躲入岗亭。人群一时塞满东西南北,好在没人去砸岗亭。 有人告诉老波,那岗亭的警察不错,她去东北“支边”近十年,岗亭还是那个岗亭,警察还是那个警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