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辕”交通处 奎元馆的后门是崔家巷,得名于南宋理宗时右丞相兼枢密使崔与之。崔为官不错,死后封为该地段土神,祀以崔家庙(祠)。后人将此庙与“泥马渡康王”中的崔府君相混淆,巷子的名声一度很大。 崔家巷北的墙门建筑为民国初期风貌,一门关进,内楼曲径通幽,闹中取静。抗战胜利,蒋介石的“行辕”交通处就设在这里。1946年2月蒋介石来到杭州,对日伪占用了八年的澄庐不放心,选择日本领事馆作为“行辕”(如今保俶山下的“省外办”),真可谓越是想不到,越安全。 就在蒋介石即将来杭的1月13日,崔家巷的“行辕”交通处突然在午夜起了大火。据《东南日报》报道,当时,该交通处设在一家具有“花园亭榭”的大墙院内,“幸消防队及时赶到”,“三时许始告扑灭”。但历经2个小时的大火,已将楼房与物资烧成了“瓦砾”。 据调查称:大火“焚去汽车胎四十套,汽油一百余加仑,损失达二千数百万元之巨”。在法币尚未贬值之前,这确是个膨大损失。当夜值班卫兵莫名“在逃”,是真的不慎失火,还是盗后再燃?调查无果。有意思的是,崔家巷大火,居然吹响了胜利后敌产接收仓库失火的“首声”。此后,全国各地敌产堆放库“屡发大火”,几乎成了清点前的“序幕”。
马年正月,老波过崔家巷5号,据载为中医世家毛凤翔后人所居。恰好,墙门走出一位送客的中年妇女,咖啡色呢衣,一副浅黄袖套,恬淡端庄,旧时风范宛然。问过几人,都说不清1946年的大火,只见封火墙依然极高。当年,大火没酿成“火烧连营”,得益于封火墙的阻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