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走的竹屋 1937年夏天,马寅初在去庐山之前,住在杭州法院路34号的“竹屋”。这是他在上一年购买的住宅,是一幢漂亮的三层楼小别墅。“竹屋”名称只与前主人的名字有关,与毛竹并无关系。如今法院路改称庆春路了,“竹屋”也成了马寅初纪念馆,门前竖起马寅初先生的大理石雕像,漂亮。 1937年12月杭州沦陷后,马寅初的“竹屋”被日本侵略军占据,在杭宪兵司令部就驻扎在里头。这是“竹屋”第一次易手飞走,这是历史的耻辱。 随着8年抗战的胜利,“竹屋”也跟着“光复”,回到马寅初手中。1949年8月至1951年马寅初就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当时就住在“竹屋”里。 后来“文革”开始了,“竹屋”跟马寅初共命运、同起伏: 1966年8月,杭州市下城区房管所红卫兵入驻“竹屋”;该所致信马寅初,令其上缴房子、交出房契。1967年年初,马寅初又收到该所红卫兵函,开头以“吸血鬼”称呼,勒令交出房产。8月,马寅初致信浙江省副省长吴宪,要求将法院路34号房产“上缴给国家”。由此“竹屋”真的飞走了,不再属于马家。次年清明节,嵊县多所中小学师生数千人,举着“三忠于”旗号,来到马家墓地,将马寅初父母等的坟墓悉数炸毁;8月,老家浦口的故居房屋亦被没收。这,是《马寅初年谱长编》所记录的“文革”非常时期的“寻常事”。而不寻常的是,1969年和1970年两年,年谱下面留的是空白,只有四个字:“闭门不出。”这是马寅初先生沉默中给历史开出的“天窗”。 被颠倒的历史终究都要颠倒回来。1979年7月,98岁的马寅初获得全面平反。新华社消息说:“实践宣布了公允的裁判:真理在马寅初一边。” 1982年5月10日,马寅初逝世之际,16岁、生肖为马的我正准备迎接高考,那时压根就没听说过“马寅初”这名字,哪里晓得先生的百年生涯,经历过大清帝国、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那样纵横捭阖,是如此波澜壮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