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梦想】 让浙江大地上的“非遗”都活起来、传下去 采访中,省文化厅保安刘队长的印象很深刻,他说:“每天晚上12点前后,王处和他的团队才会从办公室出来。” 这一点,王淼的爱人袁园感受最多。坐在丈夫的床边,她温柔地看着他,笑着说:“我这是爱上了一个不回家的人。” 妻子说,以前有过埋怨,不过,日子长了也习惯了,“他每天回家后,还经常要看书读报到凌晨一两点。后来,家里那些平时可以放东西的地方,都被他的资料和书堆满了。” 他带领着他的工作团队,创造了多个“第一”。 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浙江共有9项上榜,位居全国各省份之首。国务院2006—2014年,先后公布了4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浙江有4批均名列榜首,共有217个项目上榜,蝉联“四连冠”。 申报好,更要保护好。浙江实行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八个一”保护措施,对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技艺、传统节日实行分类保护,分别下发了指导意见;编撰浙江非遗代表作丛书,已先期出版129册,蔚为大观。 还有,非遗工作机构全省覆盖,非遗展示场馆全域推进,美丽非遗浙江绽放,智慧非遗蓄势待发。 2011年,文化部再次在浙江召开全国非遗保护工作会议,推广浙江非遗保护经验。2013年,中国文化报开辟“美丽非遗浙江行”专栏,系统推广“浙江精神”。 “王老师的意志力非常强。”李虹告诉我,“医生说他要6个月才有可能站起来,可现在才2个多月,他已经能在我们的搀扶下站起来了。” 他的脸上始终带着笑意,看我的眼神就像一位慈祥温和的长辈,他说,我的女儿与你一般大。他说,“我的梦想,就是实现总书记的号召,让陈列在广阔大地的遗产都活起来。我的梦想,就是让年轻人都能够了解非遗,热爱非遗,成为精神家园的守护者,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者。” 王淼的女儿受爸爸的影响很大,喜欢思考、热爱学习,也同样的敬业爱岗。 “女儿大学毕业了,正在实习,每天也要忙到很晚,但只要一有空就会跑到老爸这里来。”袁园说,女儿和爸爸最亲。 王淼送了我一本他写的书,书名叫作《风生水起》。这本书里,写下了他多年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一个个生动实践。 卷首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说与做。我们的责任是,缩短愿景与使命、理想与现实、思考与行动、说与做的距离。事业无止境,探索无止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