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成一股劲 “一身好本领,当然要派上好用场。” “走,去书法创作室看看!村书法协会的几位老师专程过来,正在给村民送春联呢!”潘曙龙带着我们穿过清风议事廊,前往书法创作室。议事廊顶悬挂着一张张牌匾,上面刻画着上田家训,在潜移默化中给全村注入了好家风。 还没迈进书法创作室,先闻到浓浓墨香。屋子里站满了人,地上晾着一幅幅刚写好的大红春联。只见七八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围在一张大木桌子前挥毫泼墨。“胡老师,给我写一幅!”“钱老师,我横批还没有!”村民喜气洋洋的“订单”接踵而至。 74岁的胡成英,一直喜欢书法。退休后,他回到村里,遇到了比自己年长10岁的钱万盛。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常聚在一起写字。文化礼堂建成后,大家有了固定的习字场所,队伍也越来越大。为此,村里成立书法协会,吸引了140多名会员。2013年,上田村被命名为“浙江书法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村。 如今,这个30多平方米的书法创作室,成了大家雷打不动的聚会场所。每逢周二、周四中饭后,大家便聚集在此,交流最新作品。小到10来岁孩童,大到90多岁的老翁,都是座上客。每到暑假,这里还会聚满外来拜师学艺的孩子。 抬头望去,书法创作室的墙上,一幅幅风格各异的作品写的都是村规民约、家风家训。如今的上田村,家家有家训,户户好家风。 听到我们的谈话,原本候在一旁请春联的村民李奇生坐不住了。“姑娘,你还没看过我们村的‘十八般武艺’吧?我小时候跟着村里的老师傅学过六谷耙,后来荒废了,全靠潘书记把大家重新聚了起来。现在,我们村武术队的名气可是响当当呢!” 原来,上田村有三分之一的村民是钱氏后裔,传承了钱王的“十八般武艺”,以姓氏为界,分为三大流派,谁也不服谁,还经常“芦山论剑”。芦山,是上田村的一处后山,“论剑”论着论着,就容易产生摩擦。 “村民们有一身好本领,当然要派上好用场。”潘曙龙觉得,武术不仅是上田村的招牌,更可成为把村民团结起来的纽带。“习武之人嘛,豪气干云,有什么矛盾是解不开的!”潘曙龙一点点谈、一点点磨,终于让各派之间多年的嫌隙一一冰释。对如何把武术文化发扬光大,大家也达成了共识,纷纷拿出各自的传家宝。“十八般武艺”重聚了,还入选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八般武艺”是什么?见我们正纳闷,李奇生带我们走进隔壁的文武馆。这里,记录着村庄“文以载道”“武以修身”的历史。 李奇生打开手机,向我们展示了一套精彩的照片。2018年,村里的“十八般武艺”武术队在磐安古茶场举行的“非遗薪传浙江传统体育展演展评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照片里,穿着黄色练功服的村民们,个个神采奕奕。 演好一台戏 “感觉站在台上,自己也是会发光的。” 跟着村里人边走边看,不知不觉间,已聊到华灯初上。外出的人回村了,上田村文化广场,也迎来了最热闹的时候。 “务实、守信、崇学、向善”,几个大字镶嵌在广场正中。远处的茶山上,“茶香竹海,文武上田”的标语映入眼帘,仿佛是上田的一张文化名片。 广场上,自动出现了几块“小方阵”。穿着黑黄色练功服的,是以李奇生为代表的武术团;被阿姨们团团围住的,是热情洋溢的村排舞队;远处,还有锻炼身体的老人、滑冰寻乐的小孩…… 夜空中最闪亮的“明星”,当属村排舞队领队李萍。她的脚边放着便携音响,里面传出欢快而响亮的网络歌曲。只见她轻松地踏着节拍,迅速地变幻着手脚的动作,满场的阿姨都跟着她舞动着双手双脚。 “感觉站在台上,自己也是会发光的!”休息时,李萍跟我们聊了起来。她是村里的文艺骨干,还带出了一支30多人的舞蹈队伍。“今晚跳不跳?”“走!广场见!”她点开了村排舞队的微信群,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会出现。 “你看这广场上的场景,是不是和我们村歌里唱的一模一样?”说着说着,李萍不禁唱了起来,“古有桃花源,今有上田村。十里竹海似画廊,龙井茶香绕山岗。这厢练武术,那边习书画……”动听的村歌《美丽的上田我的家》,唱出今日上田美好景象。 改变,是显而易见的。李奇生告诉我,这个村越来越漂亮了。“特别是这一年来,村庄真是大变样了。” 2018年,上田村投入500多万元资金,通过村庄整治等项目,修整村容村貌,扩建文化礼堂。但潘曙龙的新年愿景,才刚刚开始。 “吕总,你周末来讨论讨论我们上田的一台戏吧。”潘曙龙拨通电话。电话那头,是临安区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吕岗。上田村把乡村旅游打包给旅投公司经营,潘曙龙的一项任务,就是和旅投公司一起,把代表临安年俗风情的一场演出敲定下来。“你看我们村文武样样行,这台大戏,就由我们村民来演吧!” “别的地方是村村有‘村晚’,我们村要天天有演出。”在由上世纪60年代的礼堂改建成的“上田客厅”吃着农家饭,我们一起畅谈着乡村的未来。 “上田客厅”负责人王红娟上菜时,总是笑眯眯的。询问缘由,她摊出了家底:上田客厅从2018年11月底开始营业,一个多月时间里,已经接待了近3000名游客。“今年,我信心蛮足的!”王红娟说。 吃过晚饭,已近21时。小山村的气温降到了5摄氏度。但文化广场上的灯光还没有熄灭,村文化礼堂依旧人气满满。我们跟潘曙龙、李奇生、李萍他们道了别,踏上归途。 通过文化礼堂建设来梳理村落文化、凝聚村民人心、振兴乡村经济——上田村的故事,正在我省万余家农村文化礼堂上演。回想最近两年时间里,我曾走过的近百家农村文化礼堂,可谓“村村有特色、家家有欢乐”,每一个都充满着欢声笑语,每一个都激荡着历史风韵,每一个都能让人写下回味无穷的新农村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