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最严网约车整改 该出手时必须出手 网约车从野蛮生长,到此番“史上最严整治”,其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类似行业和企业借鉴——企业不能一味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而忽视了安全之本。在安全面前,企业不能自欺欺人,必须随时、果断地将一切隐患扼杀在萌芽中,而监管者则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 据新华社报道,近期,网约车非法营运、顺风车恶性刑事案件屡有发生,交通运输部、公安部9月10日发出通知,自即日起至12月31日,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打击非法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专项整治行动。安全专项工作检查组将陆续进驻多家网约车和顺风车平台公司,对其开展公共安全、运营安全和网络安全等专项检查。 当安全成为阻碍网约车发展、折损用户体验的巨大短板,一场彻底的严查补漏,无疑及时且必要。此次整治内容包括了加强驾驶员背景核查、严格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和维稳主体责任、健全完善投诉报警和快速反应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等诸多方面。各方安全责任主体更加明确,各项要求也更加细节化、场景化,体现出较强的问题导向意识和风险防控色彩,整治效果值得期待。 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兴业态,网约车从诞生之初,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质疑和问题,自身的合法性问题、与传统巡游出租车的关系、不正当竞争与补贴大战、服务范围和乘坐安全,等等。其中有些是行业发展本身的原生性问题,有些则有着具体的现实案例指向,几乎每个问题都曾引发舆论场上的波澜。 从颁发《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到此番对网约车的专项整治行动,从对车辆标准的设定、对从业人员的条件限制,到设置细节化、场景化的安全快速反应机制,监管制度设计的一步步完善,一定程度上映衬出网约车领域所面对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而问题不断暴露和解决的过程,其实也是公共治理各方逐渐进行意见磨合、达成共识的过程。 当然,有些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并非要等到东窗事发,先前少一些疏忽和侥幸,应该可以做好预判和防范。比如国内网约车发展之初,各方对安全问题便不乏担忧,但彼时的“定心丸”只限于合同本身所提供的保险以及事后追责,相对笼统和模糊。此番彻底整治提出了诸如坚持随机派单机制、建立投诉冻结机制、设置“一键报警”等做法,更加注重事前防范和事中应对。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这是以用户利益受损甚至付出生命为代价,未免太过沉重。 从快递外卖,到移动支付、共享经济,这些依托互联网迅速成长壮大起来的新业态,在发展过程中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网约车从野蛮生长,到此番“史上最严整治”,其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类似行业和企业借鉴——企业不能一味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而忽视了安全之本。在安全面前,企业不能自欺欺人,必须随时、果断地将一切隐患扼杀在萌芽中,而监管者则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 时下,网约车在各地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非常可观,相关整改也将“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这个意义上看,网约车行业或许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场“寒冬”。数月的“伤筋动骨”,能否换来日后的“身强体健”,能否搅动新的行业洗牌和格局重构,还需拭目以待。而一场史上最严整治过后,未来在行业规范方面如何探索更加成熟的路径和方法,如何在法律法规、监管督查等层面形成常态化的刚性约束,让新业态在安全的底线上焕发出更大活力、带来更多民生福祉,无疑是摆在各方面前的严肃课题。 信息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工人日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