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好的时候,每晚6点到9点,下沙六号大街靠近钱塘江边的围垦文化广场,总有这么一群人,吹拉弹唱,载歌载舞,一看年纪,清一色的大伯大妈。
他们很多是新杭州人,白天忙着帮子女们照顾孩子,晚上挤出时间来填补自己的精神生活。
每晚6点,下沙江边,东江民乐团开始演奏。 记者 朱丹阳 摄
老两口卖掉厦门的房子
来杭州帮儿子带孩子
前天傍晚,71岁的余大伯收拾好乐器和小蜜蜂扩音器,出发了。
余大伯看起来蛮年轻,身体硬朗,动作利索,吹拉弹唱都会,中外乐器也懂不少,唢呐、笛子、小提琴……总有人说他是“深藏不露”。每次说起乐器,他总是腼腆地笑笑。
余大伯老家安徽,后来住到了厦门,因为要照顾孙女,来了杭州。他早年从事精密仪器加工,后来到厦门朋友的工厂里上班。
“爱人退休之后,也跟着到了厦门,厦门的海边,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就起风了,蛮舒服。”那时候,余大伯跟老伴有个爱好,等余大伯下班,两人带上烤鸭、水果,骑自行车去海边,一直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海边有一大群人唱歌跳舞,都是跟他们一样的退休老人。
余大伯和老伴年轻时都参加过单位的文艺宣传队,也算是“文艺青年”。余大伯喜欢乐器,老伴朱阿姨喜欢跳舞。不过工作的时候,很难凑到一起吹拉弹唱,在厦门,两人把年轻时的爱好又重拾了回来。
余大伯的儿子、儿媳是大学同学,研究生毕业后,在杭州下沙的大学里工作。2012年,小两口打算要孩子了,在厦门的老两口二话没说,卖掉厦门的房子,来杭州帮儿子带孩子。
“这意味着一种责任,也是一个任务,几乎身边的老人都有这样的任务。”余大伯说。
今年,余大伯的孙女两岁半,平时“爷爷、奶奶”叫得那个亲啊。这段时间,儿子儿媳放暑假,带着孙女去了外婆家,两老难得空闲。
余大伯说,要是孙女在,白天他几乎没空的,每天的时间就是随着孙女过,早上5点多起床,从海天城小区步行到江边,在小阮、唢呐、笛子、小提琴这些乐器中,随便带上两三样,练习一遍,算是一天的开始,再和老伴去附近的儿子家接上孙女,“代管工作”开始了,去公园、去商场或者在小区里逛逛,直到晚上6点之后,才有自己的空余时间。
晚上6点到9点,只要天气好,余大伯和老伴几乎是雷打不动去六号大街的江边——这是他们一天中最重要的聚会时刻,江边有跟他们一样的老人们。
“大家也是白天帮子女带孩子,晚上出来消遣,唱歌、跳舞、练乐器。”余大伯说,虽然时间比较紧,但大家反而更加充实,每天都感觉忙忙碌碌,他还牵头成立了一个东江民乐团,有十几号人。
白天的生活大家几乎大同小异
到了晚上那可真是百花齐放
一般在“民乐团”开唱的时候,附近空地上还会有不少人在跳舞,不同的“艺术团队”,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互不干扰。
金阿姨住在伊萨卡小区,她赶到江边要骑十分钟的自行车。
金阿姨是山西人,60岁出头,女儿、女婿在下沙的企业工作,有了小孩后,金阿姨和老伴就从山西老家搬了过来,现在外孙上幼儿园。
“孩子上了学,我们只要上学放学接送一下,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多。女儿、女婿对孩子要求高,晚上会辅导孩子的,我们也落得轻松。麻将、扑克我们不喜欢,也不会,感觉跳跳舞很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