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美国的“冰桶挑战”,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中国掀起热潮。互联网大佬、演艺明星纷纷兜头一桶冰水倒下,赢得网友阵阵掌声与喝彩。
这一活动旨在帮助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也就是俗称的“渐冻人”。参加者用冰水浇头后,可以指定三个人应战,被点名的三个人要么也用冰水浇头,要么捐款100美元帮助“渐冻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活动是成功的。“渐冻人”受到了公众的关注,国内外帮助“渐冻人”的慈善机构收到了大量捐款,就连“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这个拗口的名字,也逐渐为人所知。互联网娱乐化的传播效果,再一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这一网络慈善活动很热闹,不过仔细想想,这种“点名慈善”,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唤起了公众的善心?慈善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自愿,不得逼迫他人捐款。根据“冰桶挑战”这一活动的规则,被点到名的人要么用冰水从头淋下,要么就得捐款。这无疑把人推到了无处选择的境地,先完成的人及网络看客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强迫他人二选一。被点名的人甚至无法选择是否参与这一活动。“冰桶挑战”看似形式新颖、让人捧腹,但说到底,仍然是一种道德绑架。
“冰桶挑战”之风刮到中国,接招的多是商界大腕、名人明星。当他们把一桶桶冰水从头浇下,这种略带自虐的行为,极大地满足了公众的好奇心和满足感。与此同时,他们被泼冰水的照片视频,迅速占领了各大网站和社交媒体的显眼位置。人们不免疑惑,大佬们甘愿被淋成落汤鸡,到底是为慈善作贡献,还是一次低成本的营销策划?网络上一片喧嚣欢腾,网民们为戏弄了名人而洋洋得意,却鲜少有人追问,“冰桶挑战”到底为“渐冻人”筹集了多少善款?除了自我淋水,我们这个社会又打算为“渐冻人”做些什么?
秀场式的“冰桶挑战”,可能还会挤压其他慈善机构的募捐空间。如果只有“冰桶挑战”式的网络狂欢,才能得到名人和公众的关注,那么,别的不会制造网络热点、博人眼球的慈善机构,会不会难以募集到善款?以后要号召人们捐款,是不是都得先制造些娱乐噱头?
当然,慈善并不意味着要讲悲情故事,要比谁的泪水更多,更不是要让大家愁眉苦脸去捐款。能用轻松愉快的方式激发公众的爱心善行,这是募捐方式的一大进步。不过,“冰桶挑战”进行到现在,娱乐化、商业化的色彩远远超过慈善色彩,名人们用一桶冷水实现了公关营销,刷出了存在感;普通人则体验到了整蛊名人的快意,而“冰桶挑战”的慈善初衷,还有多少人记得?别因为走得太快,而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