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这对助推杭州养老产业来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巨大的社会话题,如何养老一直广受社会关注。养老地产,也因养老产业的发展而风生水起,成为地产开发新领域。但由于种种原因,养老地产迄今仍未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更多的仍停留在试水阶段。
前景广阔大鳄蜂拥而入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每6个杭州人中,就有1个是60岁以上的老人。按照国际标准,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量的10%以上,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养老产业市场空间巨大,伴随养老产业逐步壮大,养老地产也开始蹒跚起步。作为宜居城市的杭州,养老地产在过去几年中也曾有过多个“试验田”。
杭州市场上的首个养老地产项目,目前业内公认的是位于富阳的金色年华。2008年,金色年华首次扛起养老地产的大旗,令业界耳目一新。2010年,绿城在临平的绿城蓝庭项目尝试推出养老公寓产品。2012年,位于萧山的养老公寓项目紫荆园入市。2013年,万科旗下的首个养老地产随园嘉树首次面市。宋卫平于今年5月转让绿城中国股权之后,将创建全新品牌——蓝城,将养老地产作为蓝城未来的主业。
显而易见的广阔市场前景,吸引越来越多的开发商蜂拥而入,开辟养老地产这一新战场。尤其是万科、绿城这样的地产大鳄相继加入,令养老地产的未来充满了更多期待。
然而国内房地产业毕竟也就2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养老地产的发展历程更短,目前显然还处于起步阶段。就连什么是养老地产,目前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而不同的开发商在打造养老地产项目时,遵照的是各自对养老地产的理解。目前市场上的各式养老公寓产品,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是天壤之别。
比如,有的养老地产项目以出售房产为目的,为人们提供一个适合老年人居住的房子;有的不卖房子卖服务,为入住的老人提供一系列养老服务;还有的既卖房子又卖服务……各种各样的模式,大大增加了养老地产的产品丰富性。
对于越来越多处于转型中的房地产开发商,养老地产或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但与此同时,由于目前大多数养老地产项目一路走得并不顺利,使得不少开发商不得不停步观望,阻碍了养老地产的发展。
养老地产遭遇市场难题
养老地产的巨大市场需求,却没有给一些养老地产项目带来现实的商机。目前已投入运营的养老地产项目,尚未有一个实现盈利。
吃上头口水的金色年华,一期共1000余张床位,目前已基本住满。金色年华推出了四种养老模式:居养老人、护理公寓、养生公寓和候鸟式养老。应该说,这四种模式涵盖了大多数人的养老需求。其中居养式养老主要通过使用权出租的方式,租期从3年到50年不等,50年使用权出租的价格折算下来相当于7000元/平方米。后期通过一系列养老服务,比如护理费、床位费等项目收入,来弥补运营费用。运营至今,金色年华每年仍有数百万元的亏损。由于经营状况不佳,员工待遇不高,金色年华员工流动性很大,不可避免地将会对未来的运营产生影响。
作为绿城试水养老地产的首个项目,绿城蓝庭则陷入了无疾而终的尴尬。早在2007年绿城开发蓝庭项目时,就尝试设计一批养老公寓产品——颐养公寓。这批颐养公寓属于70年产权住宅产品,但是在产品打造上增设了大量“适老”配套,比如老年大学、健康中心、社区门诊等。虽然总共向市场推出不到100套,但是颐养公寓市场反应冷淡。虽然通过蓝城的首次尝试,绿城积累了养老地产开发建设的经验,但至少从销售层面看,绿城蓝庭的颐养公寓是非常失败的。
万科倾力打造的随园嘉树,也没有像市场预期得那样大获成功。位于良渚文化村内的随园嘉树,是万科旗下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养老地产项目,为了开发这个项目,万科的团队多次前往台湾和日本考察,将台湾和日本的养老理念植入到随园嘉树。应该说万科在打造随园嘉树的过程中非常用心,随园嘉树的房间内各类“适老”配置随处可见,比如卫生间的紧急报警按钮,红外线自动感应设备,无障碍门槛等等。此外随园嘉树还配建了影院、活动中心、医疗中心等等,投入非常大。随园嘉树首次开盘采用的是30年使用权出租的模式,每平方米的价格与同期良渚文化村内的多层公寓相当,15000元/平方米左右。而在老人入住之后,每个老人每月还须支付2500-3200元不等的服务费。或许是因为服务费比较高,随园嘉树在后期销售中表现一般,它的最主要客群主要是良渚文化村业主的父母。其实像随园嘉树这样的高端养老项目,即便销售不成问题,但是后期运营成本很高,要想实现盈利难度也依然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