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投资会制造过剩产能吗?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2013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曾总结了产能过剩的原因,如盲目投资、产业集中度低、要素价格扭曲等。 历经3年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如何看待扩投资和去产能?扩投资是要重回“投资刺激”老路吗? 在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副主任刘亭看来,产能过剩的概念值得讨论。“相对于竞争力而言,不存在过剩产能。鞋子生产是多了,但是我生产的鞋是高品质的,那就‘皇帝女儿不愁嫁’。”刘亭认为,“质”是质量,精工制造;“品”是品位,知名品牌,“别看你们的企业不行,但我的鞋子照样卖得动,还会有一个好价钱。” 刘亭说,就竞争力而言,没有计划经济的那种思维——需求只有1亿双鞋子,所以供给如果是1亿200双,那这200双鞋子就是过剩产能。“市场经济就是要保护竞争,优胜劣汰。在这样的秩序下,过剩的应该永远是落后产能、低端产能。”他说。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也持有相似观点。记者曾在许多场合听他发表过这样的观点:真正要去的不是过剩产能,而是落后产能。“一个行业里面,所有产能排列在一起靠下的那部分,在总体有过剩特征的情况下要去,在实际竞争中间落后的没有过剩特征的,要有升级换代的更好的产能去替代。” 从这个角度而言,刘亭提出可以关注和发力的投资领域,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便是其一。“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这个投资是只少不多,应该大大加强。当然,就像金融一样,它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而不能脱离最终的服务对象自弹自唱、自娱自乐,那样就会变成新经济的泡沫。” 分析历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情况,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都居于比较重要的位置。比如,2018年第二批集中开工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工程201个,总投资2987亿元,占比37%。2019年第一批集中开工项目,这一比例上升到41.1%。 以参加此次集中开工的万向创新聚能城年产80G瓦时锂电池项目为例,该项目总投资680亿元,2019年计划投资65亿元,将新建17个UNIT二层电池厂房及地下空间,引进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生产线。 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80G瓦时锂电池的生产能力,年销售额可达800亿元、净利约105亿元,实现纳税约18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锂电池项目、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基地和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新能源前沿技术创新高地,对能源结构升级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类似万向创新聚能城锂电池项目等一批项目投产后,因其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高,附加值亦随之提升。显然,如果在产业升级、技术方面加强投资“补短板”,这样的投资不仅不会造成产能过剩,而且在国内形成有效的生产能力以后,还可以增加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