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两座矿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在新一轮脱贫攻坚战中,原本相隔千里的杭州与贵州省黔东南州因爱结缘,“手拉手”一起向前走。 上周,在黔东南州麻江县龙山中心学校,5个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接过来自杭州的5位企业家手中的信封,每个信封里装着5000元的爱心助学金,也寄予了企业家们对孩子们的祝福与期许。 以“输血式”公益扶贫结合“造血式”产业扶贫,此次杭州市工商联带领40位杭商赴黔东南州开展为期五天的投资环境考察与结对帮扶活动,不仅通过爱心捐助传递温暖,还走访了凯里市、岑巩县、天柱县、榕江县、丹寨县、麻江县、雷山县等七个县市的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可落地的产业扶贫项目。 特色鲜明,各领风骚 黔东南各县市产业发展有新招 秀丽奇绝的自然风光、传承深远的非遗民俗、“靠山吃山”的林下经济、绿色有机的生态农业……一路走、一路看,会发现正如“人有千面”,黔东南州各个县市的产业发展模式绝无千篇一律之嫌,而是特色鲜明,各领风骚。 在天柱县,考察团一行走访了当地的贵州绿色方舟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何元清在自己的家乡南康村创设“生态股”,鼓励南康村村民以天然红豆杉林为资本,以保护环境和种植红豆杉苗500株为基数,与公司签订入股协议,比如保持自家院内外清洁卫生可换取2000元股份,不乱砍乱伐可换取8000元的股份,每年可享受分红。 “现在公司的红豆杉系列产品已经开始产生收益,南康村的96家农户去年平均拿到了几千元的分红,预计3-5年后每户每年可以拿到10万元的分红,实现全村脱贫。”何元清说,要实现脱贫致富必须“以短养长”,否则难以调动农户们的积极性,未来希望把一万多亩的山林打造成康养基地。 榕江县是一片尚待开发的旅游处女地,当地的侗寨苗寨留存十分完好,民俗文化也得以完整传承下来。考察团一行在榕江娘美布彩印染坊,感受了兼具科学、艺术与审美价值的“靛蓝24个节气纺织品”。 榕江县三宝侗寨牧梭人家的赖蕾在一年24个节点染布,染料在不同气候下呈现不同程度的靛蓝色,从而体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轮换。去年,她与王朝WANG工作室合作打造手织布植物染服饰品牌“高嘎”,成立了设计工作室,正在将工艺品转化为面向市场的产品。 位于丹寨县的金钟经济开发区已形成装备制造产业、轻工业、食品加工这三大主体产业,引进了73家企业。其中从事高端装备制造的兴富祥科技集团,看中了贵州的铁矿石资源与交通区位优势;茅台集团公司也瞄准了丹寨广阔的蓝莓田,开发出蓝莓果干、蓝莓果汁、蓝莓果酒等系列产品。 更让人惊叹的是丹寨县的万达小镇。开业一年,这个黔东南州西部的小镇就接待游客550多万人次,为全县带来24.3亿元的旅游综合收入。据了解,万达集团在丹寨实施了短中长三项帮扶,捐建一所丹寨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一座旅游小镇,还拿出5亿元成立一支丹寨扶贫专项基金。产业、教育、基金并举,有效带动整个丹寨的发展。 |